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解剖及生理,解剖: 胸壁--胸椎、胸骨、肋骨 --肌群、軟組織、皮膚 胸部 胸膜—臟、壁層 臟器—心、肺、主動脈、大血管 食管、迷走神經、氣管作用: 支撐保護內臟,參與呼吸功能生理: 胸膜腔正常負壓為- 8 ~-10cmH2O,
2、,,,,,,,,多發(fā)傷的護理查房,,病情介紹,2床 宋偉 男 15歲,因刀刺傷致腰背部疼痛流血于2005年11月7日在插管全麻下行“剖胸探查+隔肌修補+肝臟修補+右側胸腔閉式引流+背部多處裂傷清創(chuàng)縫合術”后入院EICU治療。輔查:全腹CT示肝右葉撕裂傷,盆腔積液。胸部CT:右側第11肋骨骨折,右側氣胸。醫(yī)療診斷:多發(fā)生 1開放性胸外傷(右肺挫傷,右側液氣胸,肋骨骨折) 2開放性腹外傷 (肝撕裂傷,盆腔積液)。經EICU治療后于11月9
3、日轉入創(chuàng)傷病房,來時T37.2 P 110次/分 R22次/分 BP133/78mmHg spo298% 神志清楚,腰背部敷料干燥,胸圍外固定妥,腹部平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未排氣排便。帶人胸腔閉式引流管在位,水柱波動不明顯,引流出少量血性液體。胃腸減壓管在位通暢,未引流出液體,留置胃管長度55cm。留置導尿管在位通暢,引流出黃清色尿液。鎖骨下靜脈置管在位通暢,帶人NS16ml+枸櫞酸舒芬太尼200ug1ml/h泵入。轉入后遵醫(yī)囑
4、予禁食 ,一級護理 ,吸氧,心電監(jiān)護,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11月10日患者已排氣遵醫(yī)囑拔出胃腸減壓管及留置導尿管,囑患者進流質飲食。11月11日患者T39 P118次/分 R 20次/分 BP118/71mmHg患者訴咽痛,查體咽部充血。追加醫(yī)療診斷:上呼吸道感染。遵醫(yī)囑予以力克舒,百蕊顆??诜?,溫水擦浴,多飲水等治療后體溫正常。11月13日患者連續(xù)3日胸腔引流管引流量小于100ml,協(xié)助醫(yī)生拔出胸管。11月18日協(xié)助醫(yī)生予以傷口換藥,
5、傷口愈合可.,肋骨骨折,人群:中老年人分類:單根和多根多段骨折,同一根肋骨可有一處 或多處骨折部位:多見第4-7肋骨骨折(長,薄) 第1-3肋骨少見(鎖骨、肩胛骨和肌肉) 第8-10肋骨不易折斷(肋弓,與胸骨相連彈性大 第11-12肋骨較少發(fā)生骨折(游離),處理原則,閉合性單處肋骨骨折:止痛、固定胸廓和防止并發(fā)
6、 癥閉合性多處多根肋骨骨折:止痛、局部固定或加壓 包扎,處理合并癥(反常呼吸),建立人工氣道,預防感染開放性肋骨骨折:清創(chuàng)固定,胸膜腔閉式引流術, 抗感染,氣胸,概念:胸膜腔內積氣病因:多因利器或肋骨斷端刺破胸膜、肺及支氣管后,空氣進入胸膜腔所致分為:閉合性、開放性和張力性,氣胸分 類,閉合性氣胸 開放性氣胸 張力性氣胸,閉合性氣胸,定義:肋骨斷端刺破肺表面,空氣進入胸
7、膜腔特點:不再繼續(xù)發(fā)展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 : 小量氣胸:無明顯癥狀。大量氣胸:胸悶、胸痛、氣促、氣管移位、傷側叩診呈鼓音、聽診呼吸音減弱。胸部x線檢查:肺萎陷、胸膜腔積氣、積液。,處理原則,小量氣胸:自行吸收大量氣胸:胸穿、胸膜腔閉式引流??垢腥尽?開放性氣胸,定義:由刀刃銳器或彈片、火器造成胸部穿透傷,胸膜腔與外界大氣 相通,以致空氣可隨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特點:繼續(xù)漏氣,處理原則,緊急封閉傷口抽氣減壓清創(chuàng)縫合、胸膜腔閉
8、式引流術剖胸探查吸氧、糾正休克、抗感染治療,張力性氣胸,定義:又稱高壓性氣胸,傷后傷口與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致吸氣時空氣從裂口進入胸膜腔內,呼氣時活瓣關閉,空氣只能進入而不能排出,腔內隨著空氣的不斷增多,壓力越來越大,病人出現(xiàn)進行性呼吸困難,大汗淋漓,休克等。病因:肺大皰的破裂或較大較深的肺裂傷或支氣管破裂。,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癥狀: 極度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發(fā)紺、煩躁不安、昏迷、休克、窒息 。 體征 : 氣管和心影向健側
9、偏移,傷側胸部飽滿,呼吸幅度減小,皮下氣腫,叩診呈鼓音,聽診呼吸音消失。x線檢查: 肺萎縮、大量積氣、氣管和心臟移向健側。診斷:胸膜腔穿刺:高壓氣體向外沖-癥狀好轉又很快加重,如此反復。,處理原則,立即排氣減壓胸膜腔閉式引流術剖胸探查抗炎治療,,三種氣胸比較,護理診斷,1 氣體交換受損,(一)現(xiàn)場急救,1、連枷胸:加壓包扎,消除反常呼吸。2、開放性氣胸:立即封閉傷口。3、大量閉合性氣胸或張力性氣胸:立即穿刺抽氣或胸膜
10、腔閉式引流。,(二)維持呼吸功能,1.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窒息2.吸氧3.病情穩(wěn)定者給予半臥位4.鼓勵病人作深呼吸運動,協(xié)助病人咳嗽排痰5.遵醫(yī)囑使用祛痰藥6.霧化吸入7.協(xié)助病人翻身、扶坐、拍背,減少肺部并發(fā)癥8.必要時吸痰9.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三)病情觀察,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2.觀察有無氣促、發(fā)紺、呼吸困難及呼吸的頻率、節(jié)律、幅度。3.有無氣管移位、皮下氣腫。4.有無心包填塞征象,(
11、五)減輕疼痛與不適,1. 肋骨骨折: 胸帶固定 1%普魯卡因封閉2. 連枷胸: 懸吊牽引 內固定術3. 非藥物性4. 遵醫(yī)囑使用止痛劑,(六)預防感染,1.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2. 配合醫(yī)師及時處理傷口3. 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4. 保持胸膜腔閉式引流通暢5. 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6. 開放性傷口,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八)心理護理,1.加強病房巡視,增進與病人的交流。2.鼓勵
12、病人說出恐懼、緊張的原因。3.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認真解答病人提出的每一個問題。4. 關心體貼病人,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5. 介紹各項檢查治療護理相關知識。,(三)出院指導,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fā)生。2.出院后1、3月回院復查,如突然出現(xiàn)胸悶、胸痛、氣促、呼吸困難、心慌、咯血等立即就醫(yī)3.休息與活動。4.飲食。,胸膜腔閉式引流 的實施與護理,目的原理適應證胸膜腔閉式引流裝置胸膜腔閉式引流管的安置
13、護理措施,目 的,1. 排除胸膜腔內的液體及氣體,并預防其反流。2. 重建胸膜腔內負壓,使肺復張。3. 平衡壓力,預防縱隔移位(全肺切除)。,胸膜腔閉式引流裝置,,(二)原 理,胸膜腔閉式引流是依靠水封瓶中的液體使胸膜腔與外界隔離,當胸膜腔因積氣或積液形成高壓時,胸膜腔內的氣體或液體可排至引流瓶內;當胸膜腔內負壓恢復時,水封瓶內的液體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負壓水柱,阻止空氣進入胸膜腔。,胸膜腔閉式引流管的安置,目的
14、 部位 管徑————————————————排液 腋中/后線第 1.5~2cm 6~8肋間————————————————排氣 鎖骨中線第 1cm 2肋間————————————————排膿 膿腔最低點 1.5~2cm————————————————,護理措
15、施,1. 保持管道的密閉2. 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3. 保持引流管通暢4. 觀察和記錄5. 拔管(指征、方法)6. 拔管后的護理,1.保持管道的密閉,(1)使用前、使用過程中檢查整個引流裝置是否密閉,保持管道連接處銜接牢固。(2)保持引流瓶直立,長管沒入水中3~4cm。(3)胸壁傷口引流管周圍用油紗布包蓋嚴密。(4)更換引流瓶或搬動病人、送檢時,需雙鉗夾閉引流管。(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脫。(6)引流管連接
16、處滑脫或引流瓶損壞,應立即雙鉗夾閉胸壁引流管,并更換整個裝置。(7)若引流管從胸腔滑脫,立即用手捏閉傷口處皮膚,配合醫(yī)生進一步處理。,2.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1)引流裝置應保持無菌。(2)保持胸壁引流口處敷料清潔干燥。(3)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傷口60~100cm。(4)每周更換引流瓶一次,每日更換引流液,更換時嚴格遵守無菌原則。(5)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由護士完成。,3. 保持引流管通暢,(1)半臥位(2)定時擠壓引
17、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壓(3)鼓勵病人咳嗽、深呼吸及變換體位,4. 觀察和記錄,(1)注意觀察長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動(2)觀察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并準確記錄,5.拔管指征和方法,指征:無氣體液體<50ml/24小時,膿液<10ml/24小時X-ray膨脹好,無漏氣無呼吸困難方法:吸氣末、傷口封閉、加壓包扎觀察:胸悶、呼吸困難、傷口漏氣、滲血、氣腫,復習思考題,1.張力性氣胸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發(fā)生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