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位論文使用授權書根據《中央民族大學關于研究生學位論文收藏和利用管理辦法》,我校的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均須向中央民族大學提交本人的學位論文紙質本及相應電子版。本人完全了解中央民族大學有關研究生學位論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規(guī)定。中央民族大學擁有在《著作權法》規(guī)定范圍內的學位論文使用權,即:( 1 ) 學位獲得者必須按規(guī)定提交學位論文( 包括紙質印刷本及電子版) ;( 2 ) 為教學和科研目的,學校可以將公開的學位論文作為資料在圖書館等場所提供
2、校內師生閱讀等服務;( 3 ) 根據教育部有關規(guī)定,中央民族大學向教育部指定單位提交公開的學位論文;( 4 ) 學位論文作者授權學校向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及其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和中國學術期刊( 光盤) 電子出版社提交規(guī)定范圍的學位論文及其電子版并收入相應學位論文數據庫,通過其相關網站對外進行信息服務。同時本人保留在其他媒體發(fā)表論文的權利。本人承諾:本人的學位論文是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期間創(chuàng)作完成的作品,并己通過論文答辯;提交的學位論文電子版
3、與紙質本論文的內容一致,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負。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規(guī)定。(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本論文:口不保密,口保密期限至年 月止)作者暨授權人簽字:俞湃2 0 1 4 年5 月1 2 日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創(chuàng)作的、己公開發(fā)表或者沒有公開發(fā)表的作品的內容。對本論文所涉及的研
4、究工作做出貢獻的其他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的法律責任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簽字:俑請2 0 1 4 年5 月1 2 日實踐我們可發(fā)現,禮樂之道自古與儒家政治緊密相連、相互促進。一方面,良好的政治秩序暗合著禮樂之道;另一方面,禮樂之道將能促進良好政治秩序的形成和維持??梢哉f禮樂的盛衰伴隨著政治的興衰,禮樂在儒家政治理想當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因而,本文在最后試著以公孫尼子和孟子的禮樂仁政思想為著手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樂記》的禮樂觀分析--兼以孟子的仁義之道對禮樂內在地論證.pdf
- 論荀子與儒家禮樂觀的情感論轉向
- 兩種目的論與兩種禮樂觀——20世紀禮樂觀的梳理與研究.pdf
- 從《樂記》看先秦的禮樂教育及對當今音樂教育的啟示.pdf
- 樂本與德音:從《樂記》看禮樂諧和的社會作用.pdf
- 試論禮樂文化對建筑的影響
- 禮樂生活——以文本禮記為中心
- 淺議禮樂的思想觀
- 禮樂制度的徹底廢除
- 周代禮樂文化的基本結構
- 張載禮樂思想論
- 歷史學畢業(yè)論文《史記》“禮樂”與《漢書》“禮樂”比較研究
- 禮樂對中國傳統建筑布局的影響
- 禮樂生活——以文本《禮記》為中心_9557.pdf
- 孔府的樂戶和禮樂戶.pdf
- 張載禮樂思想論.pdf
- 身體思維與禮樂文明的現代轉化.pdf
- 清史稿樂志中的禮樂研究
- 武周時期的禮樂改制與文學
- 《周頌》禮樂制度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