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質作為唯一可再生的有機碳資源,具有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綠色環(huán)保以及可再生等優(yōu)點,是替代石油生產燃料和化學品的理想選擇。其中,糠醛和5-羥甲基糠醛(HMF)是兩種重要的生物質基平臺分子,可以通過不同的基元反應制備具有高附加值的平臺分子下游化學品,例如:糠偶姻、糠偶酰、5,5'-二羥甲基糠偶姻(DHMF),5,5'-二羥甲基糠偶酰(BHMF)等。但是目前這些轉化還存在反應條件苛刻、產物選擇性差、催化體系過于復雜以及催化劑難以回收重復利用
2、等問題。因此,發(fā)展更多高效溫和催化體系來解決上述問題,為這些基元反應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顯的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生物質和平臺分子的概念以及目前生物質轉化制備燃料的發(fā)展狀況;接著詳細介紹了平臺分子糠醛和HMF的制備以及各自轉化成為化學品或者燃料分子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進展;最后,簡單介紹了本文所應用的催化體系及研究進展。
第二章介紹了平臺分子糠醛和HMF通過自身碳-碳偶聯(lián)反應制備C10和C
3、12糠偶姻的方法。反應使用蒙脫土負載的噻唑類離子液體和堿結合形成的卡賓為催化劑,實現(xiàn)了糠醛和HMF的自身增碳偶聯(lián),獲得了最高99%的C10糠偶姻產率以及98%的C12糠偶姻產率??疾炝瞬煌軇Ψ磻挠绊?,發(fā)現(xiàn)在無溶劑條件下該反應依然可以得到很高的收率。同時,研究了不同噻唑類離子液體對反應產率的影響,發(fā)現(xiàn)噻唑環(huán)上帶有給電子基團的離子液體比帶有吸電子基團的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最后研究了負載催化劑的重復利用性能,發(fā)現(xiàn)該催化體系重復利用四次以
4、后產率并沒有明顯的減少。
第三章介紹了C10和C12糠偶姻選擇性氧化制備α-呋喃基二酮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典型Keggin型結構的八鉬酸季銨鹽和十鎢酸季銨鹽催化劑,在較為溫和的條件下,獲得了100%的糠偶酰收率和94%的BHMF收率。提出了八鉬酸季銨鹽催化該反應可能的反應機理,發(fā)現(xiàn)與八鉬酸季銨鹽催化劑相比,十鎢酸季銨鹽催化劑在C10和C12糠偶姻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催化活性較低。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環(huán)境友好、催化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質碳水化合物液相催化轉化制取呋喃類平臺化合物研究.pdf
- 衍生化法測定蚯蚓、山藥中巰基化合物的研究.pdf
- 呋喃甲醛系化合物的區(qū)域選擇性溴化反應研究.pdf
- 衍生化法測定生物樣品中小分子巰基化合物的研究.pdf
- 催化轉化生物質到呋喃基精細平臺化合物的研究.pdf
- 黃楊寧及其結構改造衍生化合物的舒血管作用研究.pdf
- 基于Aldol串聯(lián)環(huán)化反應構建呋喃-吡喃雜環(huán)化合物的研究.pdf
- 中國白酒中呋喃類化合物的研究.pdf
- 苯并呋喃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pdf
- 甾體化合物衍生的β-內酯類化合物的合成.pdf
- 含呋喃環(huán)類有機化合物香料廢水的預處理.pdf
- 催化轉化碳水化合物制備平臺化合物的研究.pdf
- 嘌呤類核苷化合物的研究.pdf
- 基于串聯(lián)反應在合成二氫茚類及苯并異呋喃類化合物的方法學研究.pdf
- 多取代苯并呋喃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pdf
- 烷基硼化合物的合成與偕二硼化合物的反應研究.pdf
-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醛酮化合物.pdf
- 有機小分子催化不對稱反應合成苯并呋喃酮類手性化合物的研究.pdf
- 醛類化合物柱前衍生化試劑MPDH的合成及其應用.pdf
- 催化轉化碳水化合物制備呋喃二醇和乙酰丙酸酯類化合物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