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測量末節(jié)手指,為可吸收線捆扎固定撕脫骨塊治療骨性錘狀指的皮膚切口、遠指間關節(jié)固定針進針點及角度、可吸收線導引孔的位置提供解剖學依據(jù),臨床應用并觀察手術療效。
方法:隨機選擇16只新鮮成人上肢標本,拇、示、中、環(huán)、小指分別16只。
1.遠節(jié)指重要結構解剖觀察及設計體表標志線:確定遠節(jié)指骨背側及掌側骨皮質邊界,確定遠節(jié)指骨側中線在指體側方的體表投影。
2.測量指伸肌腱止點到指遠側紋指背投影線(D)的距
2、離,甲基質近端到肌腱止點遠端的距離,肌腱止點處的寬度,確定皮膚切口的長度和寬度。
3.確定固定遠側指間關節(jié)克氏針固定方法、進針點及進針角度。
4.建立骨性錘狀指模型并根據(jù)撕脫骨塊骨折線與末節(jié)指骨中軸線夾角進行分組,A組15°角,B組30°角,C組45°角,D組60°角,E組75°角,測量不同角度下末節(jié)指骨基底部可吸收縫線導引孔進針點(O2)到指遠側皮紋線(C)的距離。
5.以上數(shù)據(jù)均用精確度為0.02 mm
3、游標卡尺進行測量,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用(x_±s)表示。
6.尸體標本上進行模擬實驗。
7.收集我科骨性錘狀指病例共15例15指,術后隨訪3~12個月。采用TAM系統(tǒng)評定方法進行評定。
結果:
1.在末節(jié)指骨基底部,指骨背側骨皮質邊界在體表的投影位于甲皺襞線背側,掌側骨皮質邊界在體表的投影位于指體側中線掌側,在末節(jié)指骨干,指骨背側、掌側骨皮質邊界在體表的投影線分別是甲皺襞線和指體側
4、中線;末節(jié)指骨側中線在體表的投影線為甲皺襞線和指體側中線的中分線;可吸收線導引孔最佳進針點在肌腱止點以遠的指骨側中線體表投影線上。
2.固定遠側指間關節(jié)克氏針最佳進針點在末節(jié)指骨基底部與指骨干交界處,最佳進針角度與末節(jié)指骨中軸線成30°。
3.(1)肌腱止點寬度:拇指:10.72±0.42 mm,示指:6.14±0.33 mm,中指:6.73±0.39 mm,環(huán)指:5.63±0.37 mm,小指:4.64±0.38
5、mm;
(2)肌腱止點到甲基質近端距離:拇指:1.53±0.12 mm,示指:1.46±0.08 mm,中指:1.48±0.07 mm,環(huán)指:1.42±0.07 mm,小指:1.42±0.08 mm;(3)肌腱止點到指遠側紋指背投影線距離:拇指:6.12±0.55 mm,示指:5.03±0.36 mm,中指:5.15±0.32 mm,環(huán)指:4.89±0.36 mm,小指:4.02±0.24 mm;
(4)固定遠指間關
6、節(jié)克氏針進針點(O1)到指遠側皮紋線的距離:拇指:8.86±0.44 mm,示指:8.05±0.44 mm,中指8.60±0.40 mm,環(huán)指:8.27±0.39 mm,小指:7.78±0.41 mm。
(5)末節(jié)指骨基底部可吸收線導引孔進針點到指遠側皮紋線的距離:
A組15°角:拇指7.22±0.42 mm,示指7.00±0.40 mm,中指7.02±0.41 mm,環(huán)指6.26±0.44 mm,小指5.54±0.
7、43 mm;
B組30°角:拇指9.11±0.36 mm;示指8.79±0.40 mm;中指8.91±0.39 mm;環(huán)指8.05±0.55 mm;小指7.33±0.50 mm。
C組45°角:拇指10.28±0.30 mm;示指9.84±0.30 mm;中指9.92±0.32 mm;環(huán)指9.01±0.51 mm;小指8.19±0.52 mm。
D組60°角:拇指11.52±0.29 mm;示指10.91±
8、0.36 mm;中指10.93±0.42 mm;環(huán)指9.95±0.48 mm;小指9.14±0.56 mm。
E組75°角:拇指13.73±0.34 mm;示指12.99±0.38 mm;中指12.96±0.43 mm;環(huán)指12.08±0.46 mm;小指11.33±0.57 mm。
4.模擬手術證實應用解剖所測得數(shù)據(jù)可作為手術參考。
5.15例患者術后切口一期愈合良好,采用TAM評定方法評定:優(yōu)6例,良7
9、例,可2例,差0例,優(yōu)良率86.7%。
結論:
用可吸收線捆扎固定撕脫骨塊治療骨性錘狀指時在末節(jié)指背行“U”行切口,遠端不超過甲基質近端,切口寬度比肌腱止點寬約4-5 mm。
遠側指間關節(jié)伸0°位固定的克氏針從指體側方進針,最佳進針點在末節(jié)指骨基底部與指骨干交界處,最佳進針角度與末節(jié)指骨中軸線夾角成30°,進針點到指遠側紋平面距離:拇指為13 mm,示指為12 mm,中指為13 mm,環(huán)指為12 mm,小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肌腱—骨復合組織移植治療夾板固定失敗后的錘狀指.pdf
- 錘狀指的保守治療
- 經(jīng)皮導引抽出鋼絲法治療錘狀指的解剖學研究與臨床應用.pdf
- 可吸收性CAF骨引導膜治療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錘狀指治療方法集錦
- 可吸收軟骨釘治療髕骨骨軟骨骨折的臨床研究.pdf
- 可吸收線隱性減張縫合修復皮膚缺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pdf
- 錘狀指的個體化治療及臨床療效分析.pdf
- 錘狀指治療進展及探索
- 可吸收內固定物治療關節(jié)部位骨折的臨床分析.pdf
- 可吸收骨釘
- 常見生理(解剖)變異與撕脫骨折的影像學鑒別
- 可吸收釘固定治療兒童脛骨遠端骨骺損傷15例.pdf
- 常見生理解剖變異與撕脫骨折的影像學鑒別
- 微型錨釘在錘狀指治療中的應用.pdf
-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與微型鈦內固定系統(tǒng)在治療下頜骨骨折中的比較研究.pdf
- 可吸收錨釘重建伸指肌腱止點的臨床療效研究.pdf
- 錘狀指 ppt課件
- 可吸收骨水泥生物活性及抗菌性的研究.pdf
- 跟骨前外緣撕脫骨折中醫(yī)康復方案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