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硬皮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臨床上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征的結締組織病,除皮膚受累外,也可影響內臟、心、肺和消化道等器官。到目前為止,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臨床上也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早期治療的目的在于阻止新的皮膚和臟器受累,晚期治療的目的在于改善已有的癥狀。UVA1(340~400hm)光療法是近年來新發(fā)展的物理療法,對特應性皮炎、硬皮病、蕈樣肉芽腫等多種皮膚病均有較好的療效,但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其調節(jié)人體的免疫功
2、能、誘導T細胞凋亡有關。 第一章:硬皮病動物模型的建立。目的:用博來霉素誘發(fā)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小鼠硬皮病動物模型,為下一步實驗做好準備。方法:選用SPF級、雌性、6周齡、體質量18~22 g的BALB/c小鼠20只,隨機分為造模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只。造模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00UL 400μg/ml的博來霉素,每日一次,共28天。實驗結束后觀察并比較兩組小鼠的皮膚、組織病理、皮膚厚度和膠原含量的變化。結果:造模組小鼠注射部位皮膚
3、明顯增厚、彈性變弱、無毛發(fā)生長,對照組小鼠皮膚紅潤、表皮很薄、彈性佳,毛發(fā)亮而有光澤。造模組小鼠皮膚組織學顯示真皮層厚度增加,真皮上部膠原纖維明顯增多,膠原纖維束粗大、排列緊密、紅染,平均皮膚厚度10.68±2.29 μm;對照組小鼠皮膚組織學顯示皮膚較薄,膠原纖維較少,皮下組織疏松,平均皮膚厚度6.96±0.64μm,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45,P<0.001)。造模組羥脯氨酸和膠原含量分別為5041.10±1720.9
4、2 μg/mg濕重、37606.61±12838.04μg/mg蛋白,對照組為2094.40±586.01μg/mg濕重、15624.22±4371.63 μg/mg蛋白,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12,P<0.01)。結論:博來霉素可以誘發(fā)并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硬皮病鼠模型。 第二章:不同劑量UVA1輻射對硬皮病鼠模型皮膚影響的實驗研究。目的:比較不同劑量的UVA1輻射硬皮病鼠模型后皮膚厚度和膠原含量的變化,為臨床治療硬
5、皮病尋找合適的照射劑量。方法用100UL 400μg/ml的博來霉素皮下注射BALB/c小鼠背部,共28天,建立硬皮病的小鼠模型,然后將小鼠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UVA1照射組(大、中、小劑量)及陰性對照組。每周照射3次,共10周,觀察并比較各組小鼠皮膚組織病理改變、皮膚厚度和膠原含量的變化。結果:模型對照組與空白對照組相比,皮膚厚度(t=4.945,P<0.001)和膠原含量(t=3.712,P<0.01)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
6、義。UVA1照射組小鼠皮膚變軟、變薄,但只有HD-UVA1組小鼠皮膚厚度、膠原含量與模型對照組、陰性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照射組之間相互比較,皮膚厚度差異F=14.853,P<0.01,膠原含量差異F=6.317,P<0.01,尤其是HD-UVA1與MD-UVA1和LD-UVA1之間有顯著差異。結論:HD-UVA1照射能明顯改善博來霉素所致的硬皮病鼠模型的皮膚厚度、膠原含量的變化,可能與其抑制皮膚的膠原增生、降低
7、膠原含量有關。 第三章:不同劑量的UVA1輻射對硬皮病鼠模型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目的:比較不同劑量的UVA1輻射對硬皮病鼠模型皮膚勻漿中CD34和M30的影響,初步探討UVA1光療對硬皮病血管內皮細胞(VEC)功能的影響。方法:用100UL400μg/ml的博來霉素皮下注射BALB/c小鼠背部,共28天,建立硬皮病的小鼠模型;然后將小鼠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UVAl照射組(大、中、小劑量)及陰性對照組,每周照射3次,共10周。治療
8、結束后比較各組小鼠皮膚勻漿中CD34和M30含量的變化。結果:①與造模組相比,CD34的變化僅有HD-UVA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753,P<0.001);M30的變化在所有UVA1照射組之間均有差異。②與陰性對照組相比,CD34的變化在LD-UVA1組并無明顯差異,MD-UVA1組和HD-UVA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30的變化僅有HD-UVA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413,P<0.001)。③不同劑量的UVA1照射組之
9、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F(xiàn)=15.315,P<0.001,說明三組之間有差異;兩兩比較時(S-N-K),HD-UVA1與MD-UVA1和LD-UVA1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UVA1光療法可以通過上調CD34,使血管生成增多:并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凋亡等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改善臨床癥狀,且其療效與照射強度、累積劑量有關,HD-UVA1的療效較LD-UVA1和MD-UVA1更加明顯。 第四章:UVA1輻射對人成纖維細
10、胞膠原代謝影響的研究。目的:比較不同劑量的UVA1輻射對人成纖維細胞增殖能力和膠原代謝的影響。方法:采用原代分散細胞培養(yǎng)法進行成纖維細胞的培養(yǎng),待其融合達90%以上時,制備成細胞懸液,以3×105個細胞/mL接種至96孔板和24孔板,細胞長成單層后分別予100J/cm2、60 J/cm2、20 J/cm2 UVA1照射,同時設空白對照組。照光后Oh、24h、48h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成纖維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MTT法檢測細胞的增殖能力、消化法
11、測定細胞內羥脯氨酸和膠原含量的變化。結果:UVA1照射組的細胞全部出現(xiàn)細胞間隙增寬、突起縮短、胞漿減少、細胞變圓、破碎等變化,以HD-UVA1組破壞最大。單一劑量的UVA1照射對細胞的增殖能力、羥脯氨酸及膠原含量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這種抑制作用在24h最明顯,48h逐漸恢復。在相同的時間點,不同劑量的UVA1照射對細胞的增殖能力、羥脯氨酸及膠原含量的抑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劑量越大,抑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雌激素對雌鼠心臟、血管內皮細胞雌激素受體含量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MicroRNAs對血管內皮細胞衰老及血管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衰老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及內在機制的研究.pdf
- 細胞膜微粒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KLF4在創(chuàng)傷新生血管內皮細胞中的表達和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碘對體外培養(yǎng)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氟對體外培養(yǎng)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不同負荷運動對大鼠血管內皮細胞內分泌功能的影響.pdf
-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冠心病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消渴丸對人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和功能的影響.pdf
- 經橈動脈途徑介入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敲低SRC-1對離體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黃酒對TNF-α誘導的大鼠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血管內皮抑制因子thrombospondin-1對淋巴管內皮細胞生成的影響.pdf
- 血管內皮細胞微粒對T淋巴細胞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鎂離子濃度的影響.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Ghrelin對缺氧-復氧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pdf
- 蜂膠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pdf
- 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對心肌損傷大鼠內皮祖細胞動員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