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失血性休克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作為第一次打擊使機體處于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其后感染造成第二次打擊,放大已存在的炎癥狀態(tài)而發(fā)生過度的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急性腎損傷(AKI)是休克、感染、創(chuàng)傷等誘導MODS發(fā)生過程中常見的病理過程之一,其發(fā)生對MODS的發(fā)展及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失血性休克使腎血流量明顯減少,尤其腎皮質(zhì)血流減少更顯著,而80%的功能性腎小球位于腎皮質(zhì),這樣就造成了明顯的腎小球
2、濾過率下降及腎功能損傷。腎缺血后,在磷脂酶的作用下,細胞膜的雙層脂質(zhì)遭到破壞降解,導致腎小管通透性的增加,腫脹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阻塞腎小管,從而阻礙了血流的通過,導致腎小球濾過作用的下降。隨著缺血被糾正,即再灌注后大量的酸性物質(zhì)、以及由于腸屏障功能損傷導致腸源性內(nèi)毒素血癥和腸道細菌移位進入血液。腎缺血缺氧后引起細胞內(nèi)Ca2+的增加,形成Ca2+超載。胞漿中Ca2+過多,可激活黃嘌呤脫氫酶轉(zhuǎn)化為黃嘌呤氧化酶,從而產(chǎn)生大量氧自由基,使細胞膜及
3、其結構遭到又一次的損傷,進而導致腎功能障礙,炎性介質(zhì)釋放如IL-1、IL-6、IL-8、ICAM—1、TNF-α誘導炎性瀑布,放大炎性反應,進一步產(chǎn)生加重腎損傷。
傳統(tǒng)抗膽堿能藥物具有解痙、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鈣超載和生物膜的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炎癥介質(zhì)的產(chǎn)生和釋放,對組織細胞起保護作用。自20世紀60年代起被廣泛用于臨床,但因需劑量過大、不良反應較多,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新型強效抗膽堿能藥鹽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4、hydrochloride,PHC),與傳統(tǒng)抗膽堿能藥相比,具有選擇性M1、M3和N1、N2受體拮抗作用,對中樞和外周均有很強的抗膽堿作用,而對M2受體無明顯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干擾小。研究發(fā)現(xiàn)鹽酸戊乙奎醚對各種原因?qū)е碌募毙苑螕p傷具有保護作用:用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可明顯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脂質(zhì)過氧化和過度的炎性反應,減輕心肌受損的程度;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心、腦、腎等器官均具有保護作用??梢?PHC有較好的器官保護作用,目前,PHC主要用于
5、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的搶救、麻醉前用藥以及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等方面。
近年來Moore首次提出了二次打擊的概念,認為創(chuàng)傷、休克等作為第一次打擊,引起全身炎癥反應,隨后一個較小的刺激放大了已存在的炎癥狀態(tài)而引起器官組織損害,甚至發(fā)生MODS。劉健等研究發(fā)現(xiàn),山莨菪堿對兔失血性休克合并內(nèi)毒素血癥二次打擊所致器官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山莨菪堿作用短暫,且不具有選擇性抗膽堿能作用。我們前期研究表明,PHC對“失血性休克一內(nèi)毒素”二次打
6、擊大鼠肺損傷有保護作用。本研究,通過觀察不同劑量PHC對“失血性休克-內(nèi)毒素”二次打擊wistar大鼠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8(IL-8)、肌酐(Cr)、尿素氮(BUN)、腎組織粘附分子(ICAM-1)、核轉(zhuǎn)錄因子-κB(NF-κB)的影響以及腎組織病理學改變,旨在進一步觀察PHC對二次打擊大鼠的腎保護作用。
材料與方法:
1.實驗動物
健康
7、wistar大鼠45只,雄性,體質(zhì)重180-230g,6-7周齡,由南方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粵2006-0015)。
2.動物分組
Wistar大鼠45只,隨機分為五組,每組9只:
①假二次打擊組(S組)②二次打擊組(M):失血性休克+內(nèi)毒素(LPS)2 mg/kg+0.9%氯化鈉注射液③PHC1 mg/kg組(PHC1組):失血性休克+LPS(2 mg/kg)+PHC(
8、1 mg/kg)④PHC2 mg/kg組(PHC2組):失血性休克+LPS(2 mg/kg)+PHC(2 mg/kg)⑤PHC3 mg/kg組(PHC3組):失血性休克+LPS(2 mg/kg)+PHC(3 mg/kg)
3.二次打擊模型的建立參照FAN[1]等的方法建立二次打擊模型,分首次打擊(失血性休克+復蘇再灌注)和二次打擊(內(nèi)毒素血癥)兩個階段。大鼠實驗前晚禁食,自由飲水,次日上午稱重,20%烏拉坦(5 ml/kg
9、)腹腔注射麻醉,仰臥位固定于鼠板上,利用保溫燈使大鼠體溫控制于(37+1)℃,無菌操作下行左側(cè)股動脈及股靜脈插管術并用肝素生理鹽水沖洗導管,股動脈插管接壓力傳感器監(jiān)測血壓,血壓穩(wěn)定15min后,開放股動脈導管緩慢勻速放血(血液肝素化保存以供回輸),并在15 min內(nèi)使平均動脈壓(MAP)降至35+5 mmHg(放血量約占全血量的30%)形成失血性休克,通過間斷放血和股靜脈導管回輸血液維持1h,然后進行液體復蘇,時間為90 min。先輸入
10、保存的血液,然后輸入1.5倍于血量的乳酸林格液,血壓恢復到放血前的97%或以上為復蘇成功。成功30 min后,經(jīng)股靜脈注射LPS2mg/kg(Escherichia coli0111:B4美國Sigma公司)。60 min后,M組經(jīng)股靜脈注射生理鹽水1 ml,PHC1組、PHC2組、PHC3組分別經(jīng)股靜脈注射PHC1、2、3 mg/kg,均稀釋為1ml,S組只行股動脈、股靜脈插管不放血。2 h后,股動脈采血2 ml,離心取血清于-80℃
11、凍存待檢血清TNF-α、IL-1、IL-8、Cr、BUN含量,放血處死大鼠取腎臟組織放于10%福爾馬林液中固定,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測定腎粘附分子(ICAM-1)和核因子-κ3(NF-κB)的表達,HE染色觀察腎的病理改變。
4.指標測定
(1)Liquidchip法測定血清TNF-α、IL-1、IL-8含量放血處死大鼠時取動脈血液2 ml,靜止30 min后,3000 r/min,4℃,離心15 min,離心
12、后取血清,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進行,使用Lum inex100液相芯片機血清TNF-α、IL-1、IL-8含量,血清cr、BUN測定使用南方醫(yī)院檢驗科自動生化分析儀(Olympus Au5400)。
(2)腎組織病理學觀察腎組織經(jīng)10%甲醛固定,自動脫水,浸蠟,包埋,切片,常規(guī)HE染色。Nikon Eclip Se Ti-S顯微鏡200倍鏡下觀察。
(3)測定腎組織ICAM-1和核因子-κB采用免疫組
13、織化學方法進行檢測,顯微鏡下觀察組織中ICAM-1和核因子-κB的表達。依照細胞陽性著色程度(抗原含量)分為:弱陽性(+)-1分;中等陽性(++)-2分;強陽性(+++)-3分。依照陽性細胞數(shù)量分為:弱陽性(+,指陽性細胞總數(shù)在25%以下);中等陽性(++,指陽性細胞總數(shù)在25%~49%);強陽性(+++,指陽性細胞總數(shù)在50%以上)。采用積分綜合計量,計算公式:(+)%×1+(++)%x2+(+++)%×3,總數(shù)值<0.5者為(+);
14、0.5-1.0者為(++);1.0-1.5者為(+++);>1.5者為(++++),至少隨機觀察5-10個HPF。
5.采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完全隨機設計資料方差分析,首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采用One-Way-ANOVA方法檢驗,方差不齊者采用welch檢驗,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多重比較若方差齊采用LSD檢驗,若方差不齊采用Dunnett T3檢驗。等級資料
15、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結果:
1.血清TNF-α、IL—1、IL-8、Cr、BUN的變化與S組比較,M組與PHC1、PHC2、PHC3各治療組血清TNF-α、IL-1、IL-8、Cr、BUN含量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M組比較,PHC1、PHC2、PHC3各治療組血清TNF-α、IL-1、IL-8、Cr、BUN含量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16、.05):與PHCl比較,PHC2與PHC3組血清TNF-α、IL-1、IL-8、Cr、BUN含量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HC2與PHC3組血清TNF-α、IL-1、IL-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清Cr、BUN含量降低(P<0.05)。
2.腎組織ICAM-1和NF-κB的表達M組ICAM—1主要在腎小球毛細血管、系膜區(qū)及間質(zhì)大量表達,腎小管中亦有表達,表現(xiàn)為不均勻的棕黃色顆粒狀物;PHC1
17、、PHC2、PHC3組ICAM-1在腎小球毛細血管、系膜區(qū)及間質(zhì)少量表達,表現(xiàn)為不均勻的淡黃色顆粒狀物;S組基本無陽性表達。各組間ICAM-1的表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
NF—κB主要在腎小管上皮細胞表達,表現(xiàn)為不均勻的黃褐色顆粒狀物,M組表達顯著;PHC1、PHC2、PHC3組在腎小管上皮細胞可見少量棕黃色顆粒狀物;S組基本無表達,各組間NF-κB的表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
3.腎組
18、織病理學的改變M組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核濃縮空泡變性、壞死,管腔內(nèi)可見大量的細胞管形、蛋白管形及脫落的細胞,間質(zhì)血管擴張、充血、內(nèi)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PHC1、PHC2、PHC3組。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明顯減輕,間質(zhì)少許充血及炎細胞浸潤,S組腎組織結構基本正常。
結論:
1.PHC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內(nèi)毒素”二次打擊大鼠血清TNF-α、IL-1、IL-8水平,降低Cr、BUN含量,抑制ICAM-1、NF-κB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鹽酸戊乙奎醚對大鼠失血性休克致急性肺損傷肺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pdf
- 鹽酸戊乙奎醚預處理對大鼠失血性休克致急肺損傷的肺保護機制研究.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復蘇后大鼠急性肺損傷的影響.pdf
- 鹽酸戊乙奎醚與山莨菪堿對“二次打擊”大鼠急性肺損傷保護作用的比較.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鹽酸致大鼠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內(nèi)毒素誘導急性肺損傷大鼠的保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pdf
- 鹽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對內(nèi)毒素誘導的新生大鼠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鹽酸戊乙奎醚預先給藥對新生大鼠內(nèi)毒素性腎臟損傷的影響.pdf
- 鹽酸戊乙奎醚預處理對鹽酸所致大鼠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膿毒癥大鼠肺臟的保護作用.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體外循環(huán)大鼠腎臟的保護作用.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大鼠體外循環(huán)肝臟損傷的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膿毒癥大鼠腸黏膜的保護作用.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膿毒癥大鼠的治療作用.pdf
- 異丙酚對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內(nèi)毒素血癥致肝損傷的保護.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兔腸淋巴液致急性肺損傷保護作用實驗研究.pdf
- 鹽酸戊乙奎醚預處理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對內(nèi)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損傷中肺保護作用的比較.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腦損傷大鼠神經(jīng)保護效應及其機制的研究.pdf
- 鹽酸戊乙奎醚對百草枯致大鼠急性肺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