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G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及對預后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肝細胞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同時也是癌癥相關性死亡的重要原因,每年至少有100萬新發(fā)病例。外科切除是現(xiàn)階段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很多病人在明確診斷時已經是中晚期而不能手術,根治性治療只適用于少數患者。長期的臨床實踐表明,對于肝癌的治療,單純手術的治療效果是有限的,同時由于腫瘤耐藥性的產生,目前常用于肝癌治療的一些化療藥物的效果也不佳。因此,提高肝癌患者總體生存率的關鍵在于對癌癥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以及建立術后腫瘤

2、復發(fā)的有效的監(jiān)測體系?,F(xiàn)階段急切需要我們加強對肝癌發(fā)病機理和分子生物學特性等的基礎研究,這樣可以進一步推動新型的分子水平的靶向治療藥物的發(fā)展和新的治療方案的產生。 HLA-G是一種非經典人類白細胞抗原Ⅰ類分子,限制地分布在免疫赦免部位,使其不同于經典人類白細胞抗原Ⅰ類分子。它能選擇性表達在母兒界面的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上,對蛻膜NK細胞的溶解活性起抑制作用,從而使胎兒免受母體的免疫排斥。如今,人們已經關注HLA-G在腫瘤免疫上所起的作

3、用,因為在體外該分子能發(fā)揮對NK細胞的抑制。1998年,Paul P等人首先指出在黑素瘤細胞中有HLA-G的異常表達,這也導致了腫瘤逃避免疫監(jiān)視。自那以后,許多研究小組報道在多種惡性腫瘤中有腫瘤特異性HLA-G地表達,包括腎細胞癌,乳腺癌,惡性間皮瘤,膀胱癌,胃腸道腫瘤及宮頸癌等。然而,在腫瘤病灶周圍的正常組織或是良性病變中卻未發(fā)現(xiàn)HLA-G的表達。這些研究提示,HLA-G的表達與惡性疾病有關,這或許可以作為一種生物學標志物用于癌癥的診

4、斷及預測臨床治療效果。 目的: 研究顯示,惡性病變中表達HLA-G是腫瘤逃避免疫破壞的一種策略。這類非經典人類白細胞抗原Ⅰ類分子能通過同抑制性受體結合從而對T細胞、抗原遞呈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功能進行抑制。由于HLA-G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因此在病理狀態(tài)下要對HLA-G的表達情況進行監(jiān)視。目前,有關于HLA-G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情況以及對預后影響等方面的資料還很缺乏,實驗的目的就是探討HLA-G在肝癌患者病變組織及血清

5、中的表達情況,試探性研究HLA-G分子在預測肝癌患者預后等方面的價值。 方法: 選取2004年5月至2006年8月在本中心接受肝癌手術治療的病例36例,均獲得隨訪并納入本研究中。36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平均年齡為49.1歲(30-67歲),按WHO組織學分級標準分級,其中高分化5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8例,按TNM分期標準各期病例數分別為Ⅰ/Ⅱ期12例,Ⅲ/Ⅳ24例,術前血清甲胎蛋白(AFP)高于400ng/

6、L的有19例(占52.8%)。(詳見表2)36例患者術后均經病理證實為肝細胞肝癌(HCC),其中31(86.1%)例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其合并有肝硬化?;颊咝g后的平均生存時間為19.6個月,中位生存時間為18.5月(1.6-46.4月)。全部肝癌患者術后進入隨訪程序,常規(guī)進行甲胎蛋白(AFP)監(jiān)測、B超、胸片及全身骨骼ECT等檢查。 收集患者術前非抗凝血,通過離心吸取上層血清,血清標本及術中切除的腫瘤組織都置于-80℃低溫冰箱保存

7、。另外,選取25例因肝炎肝硬化在本中心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例,收集術前血清標本和術中切除的病變組織;同時,25例健康人血清標本從體檢中心獲取作為對照。應用sHLA-G ELISA kit監(jiān)測36例肝癌患者,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sHLA-G的濃度。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m Blotting)檢測癌組織及肝硬化組織中HLA-G蛋白表達的情況。 所有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肝癌組同良性病變肝硬化組

8、及健康人組的血清sHLA-G水平比較采用方差檢驗。肝癌組織中HLA-G表達情況同臨床病理資料的關系及對總體生存率的影響采用卡方檢驗?;颊咝g后腫瘤復發(fā)、生存率差異統(tǒng)計采用Kaplan-Meiet方法,組間差異采用Log-rank檢驗法比較。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多變量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ELISA結果顯示肝癌組、肝硬化組及健康人組的血清中sHLA-G的水平分別為132.6±31.4U/ml,

9、63.5±22.1U/ml,47.0±15.5U/ml,通過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發(fā)現(xiàn)肝癌組同另外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值均<0.01);而肝硬化組同健康人組相比差異不顯著。 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ting)結果表明在36例肝癌組織中有24例HLA-G有表達,陽性率為66.7%(24/36),而肝硬化組織中沒有表達。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HLA-G的表達與年齡、性別、組織學分級、AFP水平

10、等無相關性(P值分別為1.000、0.149、0.830、0.158),但同疾病的分期等因素有正性相關(P=0.048)。 隨訪結果顯示:36例肝癌患者中17例已死亡,其中16例死于復發(fā),1例死于感染,現(xiàn)仍存19例。其中,存活的19例患者中HLA-G表達的有9例,無表達的為10例;死亡的17例患者中HLA-G表達的有15例,無表達的為2例。36例HCC患者術后平均生存時間為19.6個月,中位生存時間為18.5個月(1.6-46.

11、4個月),HLA-G-的肝癌患者總體生存率明顯好于HLA-G+的肝癌患者(P:0.014),且兩者1年生存率分別為83.3%和66.6%,1年無瘤生存率分別為75%和37.5%,兩者差異均顯著(P=0.027,P=0.035)。此外, Kaplan-Meier方法進行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性別、組織學分級、疾病分期對患者腫瘤復發(fā)、生存無影響(P>0.05),但AFP水平和HLA-G的表達對患者的復發(fā)、生存有顯著相關(P<0.05)。上述因

12、素行Cox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術前AFP水平和HLA-G的表達與患者腫瘤復發(fā)、生存之間也存在顯著相關(P<0.05)。 結論: 1.在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肝癌患者術前血清中sHLA-G水平明顯高于肝硬化組及健康人組,且差異顯著(P值均<0.01);HLA-G分子在肝癌病變組織中有表達,陽性率為66.7%,而在肝硬化組織中不表達。 2.從本實驗小樣本研究看,HLA-G-的肝癌患者預后明顯優(yōu)于HLA-G+的肝癌患者,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