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脈管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病之一,其涉及多個相關學科。以往由于人們對其認識不全面,曾將該類疾病統(tǒng)稱為“血管瘤”。脈管性疾病ISSV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現(xiàn)代分類法(分為脈管腫瘤及脈管畸形2大類)如今已逐漸被各國學者接受。同時,目前人們對其發(fā)病的分子機制仍不甚清楚。
第一部分、592例脈管性疾病臨床分析。
研究目的:
2、r> 總結(jié)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脈管性疾病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該疾病的發(fā)病特點,治療方式的選擇以及療效的影響因素。
對象和方法:
回顧分析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各學科在2006年1月-2009年9月期間592例脈管性疾病住院患者(已除外住院期間放棄治療及顱內(nèi)或內(nèi)臟受累者)的臨床資料,包括發(fā)病特點、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以及療效,對部分結(jié)果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結(jié)果:
3、 1.脈管腫瘤及脈管畸形患者的男女比分別為1∶1.49和1∶1.06。82.3%的脈管性疾病患者為單發(fā)病灶。頭頸部為脈管性疾病最常見(31.4%)的發(fā)病部位。當中,脈管腫瘤組與脈管畸形組最常見的發(fā)病部位分別為頭頸部(41.2%)和下肢(37.0%)。75.8%的脈管性疾病患者的病灶累及皮下組織,脈管畸形組病灶累及深部組織(肌肉或骨關節(jié))的比例(60.1%)明顯高于脈管腫瘤組(12.3%)。
2.94.1%的脈管腫瘤患
4、者為嬰幼兒血管瘤,且脈管腫瘤組中96.8%的患者在1歲以內(nèi)起病;60.3%的脈管畸形患者為靜脈畸形或者動靜脈畸形,且脈管畸形患者中10歲以后才發(fā)現(xiàn)病灶的占40%。
3.脈管畸形患者出現(xiàn)不適癥狀的比例(30.9%)明顯高于脈管腫瘤患者(8.6%),治療方案的選擇在不同疾病類型以及疾病嚴重程度的患者之間有差異。
4.脈管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治愈率為61.1%,基本治愈率為22.6%,好轉(zhuǎn)率為11.0%,無效率為5.3
5、%。近期療效與疾病種類以及嚴重程度之間明顯相關。
結(jié)論:
不同類型的脈管性疾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各異,應個體化選擇治療方案。大部分脈管性疾病患者的近期療效良好。
第二部分、脈管性疾病TEK基因第17外顯子突變分析及機制初步探討。
研究目的:
了解我國脈管性疾病患者TEK基因第17外顯子的突變情況并初步探討基因突變后的機理改變。
材料和方法:
收
6、集50位脈管性疾病患者(59處病灶)的新鮮組織標本與石蠟切片標本,另收集79位脈管性疾病患者(80處病灶)的石蠟切片標本及32例對照標本。提取病灶的DNA后,用PCR法擴增TEK基因第17外顯子并直接測序,用等位基因特異性PCR法對測序結(jié)果提示發(fā)生突變的樣本進行驗證,對新發(fā)現(xiàn)的基因突變繼而用克隆測序法進一步確認。最后,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技術了解Angiopoietin-1、Tie-2以及磷酸化Akt(Thr308)在內(nèi)皮細胞的表達情況。<
7、br> 結(jié)果:
在129位非遺傳相關的脈管性疾病患者中,共檢測到7種不同的TEK基因第17外顯子體細胞錯義突變(Y897H、Y897C、L914F、R915C、S917I、R918C、R918H),突變率為30.2%。其中,R918C(2,752C>T)和R918H(2,753G>A)為首次發(fā)現(xiàn)的基因突變。除了已報道的靜脈畸形以外,首次發(fā)現(xiàn)該外顯子突變可涉及嬰幼兒血管瘤、化膿性肉芽腫、上皮樣血管瘤、毛細血管畸形、動靜
8、脈畸形、毛細血管淋巴管畸形和毛細血管動靜脈畸形。病灶組織內(nèi)皮細胞的磷酸化Akt(Thr308)的表達在突變組高于非突變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ngiopoietin-1及Tie-2在兩組內(nèi)皮細胞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TEK基因第17外顯子體細胞錯義突變可見于多種非遺傳相關的脈管性疾病類型,且突變率較高。病灶組織內(nèi)皮細胞中,突變組磷酸化Akt(Thr308)的表達高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EGFR基因19外顯子缺失突變檢測方法的研究.pdf
- 應用熒光半定量PCR方法檢測parkin基因外顯子重排突變分析.pdf
- 肝豆狀核變性基因外顯子突變研究.pdf
- PCOS患者中PPAR-γ基因外顯子6與INRS基因外顯子17多態(tài)性的研究.pdf
- PTEN基因在喉鱗癌中的表達及其第5、第8外顯子突變分析.pdf
- 抑郁癥多巴胺受體DRD2基因外顯子突變檢測.pdf
- 全外顯子測序發(fā)現(xiàn)進行性心臟傳導疾病新的致病基因PDYN突變.pdf
- 幾類男性不育患者的CFTR基因部分外顯子突變檢測及其臨床意義探討.pdf
- 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篩選肝內(nèi)膽管癌突變基因及驗證USP17基因.pdf
- 利用外顯子組測序?qū)ふ抑匾膊〉闹虏』?pdf
-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JAK2V617F、MPLW515L點突變及JAK2外顯子12突變研究.pdf
- 早老蛋白-1基因外顯子5-9基因突變的研究.pdf
- PCOS患者外周血CYP17α基因與INSR基因17外顯子多態(tài)性研究.pdf
- 鵝MyoG基因外顯子Ⅰ的克隆與序列分析.pdf
- ATP7B基因外顯子測序結(jié)果分析.pdf
- 全外顯子測序發(fā)現(xiàn)遺傳性心臟傳導疾病致病基因SCN5A新突變.pdf
- MeCP2基因第3外顯子突變與小兒智能發(fā)育遲緩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外顯子5~9基因突變的研究.pdf
- EGFR基因外顯子19、21突變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GFR-TKIs療效及臨床病理特征分析.pdf
- 50622.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外顯子9基因突變的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