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癥患者病程早期預后危險因素的篩選和評估方法的優(yōu)化.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急診疾病病情評估是將患者的主要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結果等加權或賦值,量化評價疾病的嚴重程度并對患者的預后做出判斷的方法。目前,“急診擁擠”是國內三級醫(yī)院急診科普遍存在的現象,患者數量多,多數處于疾病的早期階段,病情輕重程度混雜不一且復雜多變,如果在患者來診后應用最少的臨床數據,盡早識別出危險因素,簡單有效地量化評估患者的預后,及時發(fā)現潛在的危重患者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早期救治,將患者的病理生理改變控制在可逆轉的階段,能夠提

2、高急診醫(yī)療服務質量。
  膿毒癥屬于急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之一。近年來,隨著“拯救膿毒癥戰(zhàn)役(SSC)”工作的開展和臨床上針對嚴重膿毒癥患者“早期目標指導治療(EGDT)”策略的制定和實施等,降低了膿毒癥的病死率。2009年3月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引起并在全球范圍內蔓延的呼吸道傳染病,實質上是致病微生物為病毒的膿毒癥,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序貫器官衰竭評分(SOFA)、急診

3、膿毒癥病死率評分(MEDS)、評價肺炎病情的CURB-65等急診常用的評分方法對這類病人的病情評估和預后預測并不準確。另外,現有的評估方法如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估Ⅱ(APACHEⅡ)、SOFA、MEDS等,需要記錄的參數多,不便記憶,部分參數在基層醫(yī)院不易獲得,并未能在急診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因此,根據急診工作性質和急診病人的特點,利用病程早期的臨床數據,探索將現有的評分方法根據不同疾病的臨床特點進行特異性地優(yōu)化和改良,以

4、提高其臨床應用價值非常必要。
  本研究首先回顧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急診監(jiān)護室(EICU)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SOFA、MEDS和CURB-65評分在患者病情評估和預后預測中的作用,并且篩選出能夠在病程早期預測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再前瞻性收集急診膿毒癥患者來診時的臨床資料,統計分析病程早期與患者死亡相關的危險因素,參考MEDS評分的賦值方法,將篩選出的影響預

5、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進行賦分,優(yōu)化已有的評分方法,并應用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重新評估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驗證優(yōu)化的評分預測患者預后的準確性。
  急性中毒和感染是急診科常見的引起系統性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疾病,均可以累及全身臟器出現MODS。急性百草枯中毒是急診常見的中毒性疾病之一,無特效解毒劑,病程進展快,病死率高,也沒有特異的評分方法在病程早期評估病情和判斷預后。本研究嘗試應用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評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篩選在急性百草

6、枯中毒初期臨床表現中與患者預后相關的指標,初步探索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特異的預后評估方法。
  資料與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EICU收治的8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收集患者的癥狀、生命體征和化驗檢查結果等指標,應用SOFA、MEDS和CURB-65評分對患者進行評估,篩選出與患者死亡相關的危險因素。以12例接受機械通氣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

7、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壓力控制通氣(PCV)聯合間斷高PEEP肺復張方法(按照肺保護性通氣策略,以潮氣量6~8 ml/kg為目標設定吸氣壓力,控制氣道平臺壓力≤35 cmH2O,根據患者SpO2監(jiān)測結果調整吸入氣體氧濃度和PEEP,SpO2目標值為88%。每4~6小時增加PEEP至30 cmH2O持續(xù)60 s進行肺復張)的療效及其影響因素,探究患者對肺復張操作的反應與預后的關系。
  以2011年7

8、月至2011年12月就診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急診科的1056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設計好的表格收集患者來診時的臨床資料,所有病例均以來診的時間為起點(即“零時”);病例觀察的終點為死亡,跟蹤隨訪至“零時”后第28天。首先篩選出與預后相關的危險因素,對篩選出的變量結合臨床進行賦值并作為自變量,以死亡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參照MEDS評分的賦值方法,根據預后因素的OR值進行

9、賦分,探索優(yōu)化病程早期預測膿毒癥患者病死率的評分方法的可行性。隨機抽取其中400例患者作為驗證組,根據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分析,評價各評分方法預測患者死亡的能力,并應用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重新評估8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
  設計統一的表格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EICU救治的25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應用SOFA、MEDS、CURB-65以及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對患者進行評估

10、,篩選病程早期臨床表現中與患者死亡相關的危險因素,并參照MEDS評分的賦值方法,對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進行改良和驗證。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早期連續(xù)血液灌流(HP)的患者與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間沒有進行HP的患者進行歷史性對照研究,分析早期連續(xù)HP的療效,觀察早期連續(xù)血液灌流對改善患者預后的作用以及尿液百草枯濃度監(jiān)測在初步評估患者預后中的作用。
  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數據庫建立和統計分析,計量數

11、據采用((x)±s)表示,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評分
  8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平均在出現癥狀3.2d(<1 d~9 d)來診,72.1%的患者非首診于我院,在急診平均留觀3.8 d(2 d~12 d),經隨訪死亡15例,病死率17.4%。依據患者來診時的臨床資料,死亡組和存活組患者比較,

12、SOFA、MEDS、CURB-65評分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別為4.6±2.7 vs4.2±2.1,6.1±2.0 vs5.4±1.5,1.22±0.55 vs1.04±0.35,P>0.05)。
  2、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預后危險因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死亡組與存活組比較,來診時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呼吸頻率、體溫以及反映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傷的指標如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

13、、尿素氮、肌酐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來診后首次外周血白細胞總數(WBC)減少(<4×109/L)的患者占54.7%,存活組患者中WBC減少的比例低于死亡組(49.3% vs80.0%,x2=4.71,P=0.032)。存活組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109/L)高于死亡組(1.47±0.38 vs1.12±0.29,t=2.03,P=0.047),存活組患者中淋巴細胞減少(<0.8×109/L)者占的比例低于死亡組(54

14、.9% vs86.7%,x2=5.22,P=0.022)。72例患者進行了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存活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高于死亡組(424.8±31.6/mm3 vs242.5±59.1/mm3,t=2.14,P=0.039)。存活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低于死亡組(632.3±37.9 U/L vs794.5±42.1 U/L,t=2.25,P=0.029),血清乳酸脫氫酶(LDH)也低于死亡組(832.3±36.1U/L vs1

15、028.6±67.3 U/L,t=2.31,P=0.025)。存活組患者體重指數(BMI)低于死亡組(23.8±6.8 kg/m2 vs29.3±7.3 kg/m2,t=2.37,P=0.021),患者的病死率隨著BMI的增加而上升(Pearson=0.37,P=0.048)。
  3、PCV聯合間斷高PEEP肺復張方法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致ARDS患者的療效
  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后ARDS患者在EI

16、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在PCV模式下間斷應用高PEEP法(每4~6 h增加PEEP至30 cmH2O持續(xù)60 s)進行肺復張操作,復張操作后15 min內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升高≥5%認為復張有效。12例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時間3.5d~12d,中位數5.5 d,經隨訪死亡8例。操作前按潮氣量6~8 ml/kg的目標值設定吸氣壓力,實際設定吸氣壓力18~30 cmH2O,平均(26.3±5.6)cmH2O,吸入氣體氧濃度55%~80%

17、,平均(68.1±8.4)%,吸/呼比為0.8∶1~1∶1.5,PEEP6~14 cmH2O,平均(10.0±3.3)cmH2O,患者潮氣量380~520ml,平均(461.7±26.4)ml,操作過程中患者氣道峰壓力在48~60 crnH2O,平均(56.3±14.3)cmH2O。在EICU期間共進行肺復張158例次,復張有效76(48.1%)例次,死亡組與存活組復張有效率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6.2% vs33.3%,x2=1

18、6.91,P<0.01)。與肺復張無效組相比,有效組復張操作前PEEP平均水平較低(8.6±3.4 cmH2O vs11.3±4.2 cmH2O,t=2.24,P=0.028),胸廓動態(tài)順應性較高(30.8±6.2 ml/cmH2O vs26.1±5.1 ml/cmH2O,t=2.12,P=0.038),平均機械通氣時間較短(4.4±3.1 d vs5.8±2.5 d,t=2.58,P=0.011)。
  4、膿毒癥患者病程早期與

19、預后相關的危險因素篩查及評估方法的優(yōu)化
  收集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間1056例膿毒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嚴重膿毒癥296例(28.0%),膿毒性休克116例(11.0%),經隨訪死亡168例,28天病死率15.9%。統計分析患者來診時的臨床數據,死亡組患者中年齡、呼吸頻率、尿素氮、血清肌酐、動脈血乳酸、TBIL、ALT高于存活組,而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小板、SpO2

20、低于存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膿毒癥患者預后相關的上述變量,結合臨床進行賦值后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65歲、尿素氮>7.2 mmol/L、動脈血乳酸>2 mmol/L、PaCO2<35 mmHg、血小板<100×109/L是與死亡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參照MEDS評分的賦分方法,根據篩選的獨立危險因素的OR值進行賦分,優(yōu)化的預測患者死亡的評分方法為:血小板<100×109/L3分;動脈

21、血乳酸>2 mmol/L3分;年齡>65歲2分;尿素氮>7.2 mmol/L1分;PaCO2<35mmHg1分。
  隨機抽取其中400例患者作為驗證組,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與SOFA、MEDS、CURB-65評分均能夠量化評估驗證組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并預測預后,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預測患者死亡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43(95%CI=0.807~0.892),高于SOFA、MEDS和CURB-65評分(分別為0.786,0.759和0.75

22、3)。評分>6分,預測患者死亡的敏感度為70%,特異度為87%,準確度為84%。
  將8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來診時的臨床數據,應用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重新評估,死亡組患者評分高于存活組(3.6±1.1 vs2.2±0.9,t=2.18,P=0.036),以6分為截斷點,判斷患者死亡的準確率為69.8%(RR=2.5,95%CI=1.03~6.08,x2=4.06,P=0.044),提示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對于甲型H1N1流感病

23、毒性肺炎患者預后的分辨能力仍然不理想。
  5、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評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結果
  應用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評估25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結果發(fā)現在死亡組患者評分略高于存活組(6.2±4.8 vs5.4±4.0,t=1.86,P=0.068)。以6分為截斷點,判斷患者死亡的準確率為54.7%(RR=1.1,95%CI=0.99~1.30)。而評估87例合并感染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6分為截斷點,判斷患者死亡的準確度

24、為67.8%(RR=1.3,95%CI=1.03~1.71)。提示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預后評估無效,對于合并感染的急性百草枯患者的預后評估有一定臨床價值。
  6、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程早期與預后相關的危險因素
  25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組與存活組相關指標比較,死亡組患者服毒劑量高于存活組(36.5±16.8 ml vs25.4±11.0 ml,t=2.13,P=0.037),死亡組患者服毒-洗胃時間

25、長于存活組(2.8±1.2 h vs1.1±0.8 h,t=2.36,P=0.019),死亡組患者來診時PaCO2低于存活組(31.2±9.1 mmHg vs36.0±11.5 mmHg,t=2.48,P=0.014),動脈血乳酸高于存活組(2.4±1.2 mmol/L vs1.3±0.9 mmol/L,t=2.29,P=0.024),尿素氮高于存活組(9.9±2.3 mmol/L vs6.8±3.2 mmol/L,t=2.33,P=0

26、.021)。
  258例患者來診時血清淀粉酶(AMY)平均為(136±26) U/L,死亡組患者就診時AMY高于存活組(147±15 U/L vs99±16 U/L,t=2.36,P=0.019),以AMY110U/L為界,死亡組患者中AMY升高的比例高于存活組(88.2% vs32.7%,RR=2.7,95%CI=1.75~3.38,x2=73.7,P<0.01)。死亡組患者就診時ALT高于存活組(78±12U/Lvs55±1

27、3U/L,t=2.11,P=0.039)。以ALT80 U/L為界,死亡組患者中ALT升高的比例高于存活組(85.1%vs57.8%,RR=1.5,95%CI=1.26~1.72,x2=23.3,P<0.01)。
  7、改良的評分方法評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
  選取與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相關的變量,結合其臨床意義進行賦值后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AMY>110 U/L,動脈血乳酸>2.1 mmol/L,AL

28、T>80 U/L,PaCO2<32mmHg和尿素氮>7.2 mmol/L是與死亡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參照MEDS評分的賦值方法,根據篩選的獨立危險因素的OR值進行賦分,將AMY和ALT進行賦分后納入到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中,取代與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無關的年齡和血小板計數變量,改良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的評估方法為:AMY>110 U/L2分;動脈血乳酸>2.1 mmol/L3分;ALT>80 U/L2分;PaCO2<32 mmHg2分;

29、尿素氮>7.2 mmol/L1分。改良的評分方法評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組患者評分高于存活組(7.8±2.4 vs5.1±3.6,t=2.13,P=0.037),ROC曲線下面積為為0.839,以6分為截斷點,判斷患者死亡的準確率為69.4%(RR=1.48,95%CI=1.28~1.72, x2=27.25, P<0.01)。
  8、早期連續(xù)血液灌流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療效
  早期連續(xù)HP患者(A組)病死率低于未

30、進行HP的患者(B組)(72.2% vs84.3%,x2=4.71,P=0.032)。中毒后第2天開始,A組和B組患者SOFA評分均高于來診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的患者比較,B組患者中ALT>80 U/L和TBIL>34.2μmol/L的出現時間早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中肌酐和PaO2出現異常改變(肌酐>177μmol/L,PaO2<60 mmHg)的病人所占的比例高于A組,且出現

31、時間早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ALT、TBIL、肌酐、AMY、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最高值比A組患者高,而B組患者PaO2最低值比A組患者低,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急診留觀期間,187例(72.5%)患者肺CT出現磨玻璃陰影改變,平均出現時間(6.4±3.3 d),其中A組肺CT出現上述改變的124例患者平均出現時間晚于B組(63例)患者(7.2±3.2 d vs4.8±2.6

32、d,P=0.041)。
  HP組169例患者中有126例患者在首次HP前后進行了尿液百草枯濃度測定,其中死亡的88例患者HP前平均尿液百草枯濃度高于存活的38例患者(43.6±11.3μg/ml vs38.7±13.6μg/ml,P=0.081)。死亡組患者首次HP后尿液百草枯濃度下降的幅度有高于存活組的趨勢(51.3±12.3%vs40.2±9.8%,t=1.93,P=0.056)。死亡患者服毒-首次HP平均時間比存活的患者長

33、(4.0±1.2 h vs3.1±0.7 h,t=2.35,P=0.037)?;颊逪P前尿液百草枯濃度與AMY呈正相關(r=0.322,P<0.05),而與動脈血乳酸、ALT、PaCO2和尿素氮無明顯相關性(P>0.05)。
  結論:
  1、根據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病程早期的臨床資料,SOFA、MEDS、CURB-65評分結果并不能有效評估患者的預后。病程早期的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尤其是CD4+T淋巴細胞計數、C

34、K和LDH、BMI可能是評估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預后有意義的指標。
  2、本研究采取在PCV模式下增加PEEP至30 cmH2O持續(xù)60 s的方法進行肺復張,復張操作過程中患者氣道峰壓力48~60cmH2O(平均56.3±14.3cmH2O),對于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所致的ARDS患者在EICU期間共進行肺復張158例次,存活組患者復張有效率高于死亡組(66.2% vs33.3%),患者對肺復張操作的反應可

35、能為臨床醫(yī)生初步評估患者預后提供線索。肺復張的效果可能與復張前的胸廓動態(tài)順應性、PEEP水平和機械通氣時間有關。有效組復張操作前PEEP平均水平較無效組低(8.6 cmH2O vs11.3 cmH2O),胸廓動態(tài)順應性較高(30.8ml/cmH2O vs26.1 ml/cmH2O),平均機械通氣時間較短(4.4 d vs5.8 d)。
  3、統計分析1056例膿毒癥患者臨床資料,經過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65歲、尿素氮

36、>7.2 mmol/L、動脈血乳酸>2 mmol/L、PaCO2<35 mmHg、血小板<100×109/L是與死亡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參照MEDS評分的賦分方法,優(yōu)化的預測膿毒癥患者病死率的評分方法為:血小板<100×109/L3分;動脈血乳酸>2mmol/L3分;年齡>65歲2分;尿素氮>7.2 mmol/L1分;PaCO2<35 mmHg1分。優(yōu)化的評分與SOFA、MEDS、CURB-65均能夠量化評估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并預測

37、預后。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預測膿毒癥患者病死率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43,優(yōu)于SOFA、MEDS和CURB-65評分(分別為0.786,0.759和0.753)。評分>6分,預測患者死亡的敏感度為70%,特異度為87%,準確度為84%。
  4、優(yōu)化的評分方法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預后評估無效,對于合并感染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預后評估有一定的臨床價值。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AMY>110 U/L,動脈血乳酸>2.1 mm

38、ol/L,ALT>80 U/L,PaCO2<32 mmHg和尿素氮>7.2 mmol/L是與死亡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參照MEDS評分的賦分方法,改良的病程早期評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的評分方法為:AMY>110 U/L2分;動脈血乳酸>2.1 mmol/L3分;ALT>80 U/L2分;尿素氮>7.2 mmol/L1分;PaCO2<32 mmHg2分。以6分為截斷點,判斷患者死亡的準確度為69.4%(RR=1.48,95%CI=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