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急性期、慢性早期的BOLD和DTI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引言: 腦卒中(Stoke),也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是一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經(jīng)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是目前中國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總死亡中所占比例,城市為20%,農村為19%[1],其中腦梗塞(包括腦血栓形成及腦栓塞)約占腦卒中的60%左右。卒中部位的不同可導致不同的腦功能受損,而對于缺血性腦梗塞的卒中患者,偏癱則是常見的臨床癥狀

2、,嚴重者常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 血氧水平依賴性功能磁共振(BOLD—fMRI)和彌散張量成像(DTI)均為無創(chuàng)性的影像檢查方法,在研究腦梗塞患者腦功能和細微結構的變化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BOLD—fMRI的價值體現(xiàn)在:其一,可以將梗塞后運動功能的缺失情況在活體上直觀顯現(xiàn)出來;其二,可以同正常人或正常側對照,發(fā)現(xiàn)梗塞后激活區(qū)的變化情況,推斷功能重組的規(guī)律;其三,可以根據(jù)激活區(qū)的變化情況來指導調整治療方案,

3、評價臨床治療效果。 而DTI,一方面,我們可以獲得ADCavg(Averaged diffusivity or Mean diffusivity,ADCavg或MD,平均彌散率))圖、FA(Fractional anisotropy)圖,通過ADCavg值、FA值的變化來認識腦梗死后細胞、分子水平的病理、生理改變,另一方面,尋找ADCavg值、FA值的變化規(guī)律同患者預后之間的關系,根據(jù)梗死區(qū)ADCavg值、FA值的變化情況來指導

4、調整治療方案,評價臨床治療效果。 因此,在本研究中,BOLD—fMRI成像時,我們將重點觀察功能區(qū)或運動傳導通路缺血性腦梗塞的患者各運動相關腦區(qū)的激活同對照組的異同以及患者在急性期(6小時~3天)、慢性早期(2周左右)各運動相關腦區(qū)激活的異同,以期發(fā)現(xiàn)該段時期皮層激活的變化規(guī)律;DTI成像時,我們將重點關注梗死區(qū)ADCavg值、FA值同對照區(qū)以及梗死區(qū)不同時期ADCavg值、FA值的變化規(guī)律。最終期望能通過激活區(qū)、ADCavg值

5、、FA值的變化來指導調整治療方案,評價臨床治療效果,將腦梗塞的研究推入到微觀結構和腦功能相結合的新水平。 目的: 1.探討食指被動運動任務下對照組及患者組急性期、慢性早期各運動相關腦區(qū)的激活特點。 2.比較患者組同對照組各運動相關腦區(qū)激活的異同,以探索腦梗塞急性期、慢性早期腦功能的重組規(guī)律。 3.對不同時期腦梗塞病人的激活情況進行縱向比較,以探索腦功能的變化規(guī)律。 4.探討腦功能的重組情況同腦梗塞

6、病人預后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對臨床療效的評價作用。 5.探討梗死區(qū)同對照區(qū)以及梗死區(qū)不同時期ADCavg值、FA值的變化規(guī)律。 6.探討ADCavg值、FA值變化同病人預后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對臨床療效的評價作用。 材料與方法: 受試者共28人,其中對照組12人,腦梗塞患者組16人。對照組志愿者均行常規(guī)掃描證實無顱內重大病變,體檢無明顯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行BOLD時均知情同意。腦梗塞患者組除行常規(guī)T1WI、T2

7、WI、FLAIR掃描外,還行BOLD、DTI檢查;同時記錄腦梗塞急性期、慢性早期時的肌力及一個月時的MBI評分;行BOLD、DTI時均知情同意。 對于BOLD成像,選定各運動相關腦區(qū)作為感興趣區(qū),重點分析激活頻率、激活體積,比較患者組同對照組的激活頻率、激活體積以及患者組不同時期激活頻率、激活體積的差別。 對于DTI成像,將原始資料傳輸?shù)焦ぷ髡?,利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分析軟件,參考T2WI、FLAIR、及DWI圖選

8、取梗塞灶中央面積約15m㎡的區(qū)域為ROI,分別測得梗塞區(qū)的ADCavg值、FA值;同時選取同ROI面積相同、位置對稱的健側部位作為對照ROI,測得對照區(qū)的ADCavg值、FA值,重點分析、比較梗死區(qū)同對照區(qū)的ADCavg值、FA值以及梗死區(qū)ADCavg值、FA值在不同時期的差別。 結果: 1.BOLD—fMRI成像 1.1對照組: (1)12例志愿者食指被動運動的BOLD成像主要激活對側SM1(prima

9、ry sensorimotor cortex,初級感覺運動區(qū)),對側SM1區(qū)有恒定激活,其它運動相關腦區(qū)時有激活。 (2)激活頻率:對側SM1區(qū)激活頻率較其它運動相關腦區(qū)要高;激活體積:各運動相關腦區(qū)的激活體積,以對側SM1最大(中位數(shù)851k,四分位間距1009k),其它腦區(qū)激活體積相對較小。 1.2患者組: (1)16例腦梗塞患者均前后兩次BOLD成像,主要激活SM1區(qū),而部分患者激活區(qū)較散、亂,部分病例可見

10、額葉、頂葉、顳葉等非SM11區(qū)的皮層激活。 (2)本組16例患者,急性期、慢性早期縱向比較,各運動相關腦區(qū)的激活體積、頻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期肌力的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康復較好的患者,對比急性期、慢性早期,肌力后期較前期升高(p<0.05),對側SM1區(qū)的激活體積增大,但在本組病例尚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觀察對側SM1區(qū),發(fā)現(xiàn)其變化有三種形式:激活

11、體積增大(16例中有8例),其中康復較好患者組7例中出現(xiàn)5例,康復較差患者組9例中有3例;激活體積前后無變化(共4例),其中康復較好患者組出現(xiàn)1例,康復較差患者組有3例;激活體積減小(共4例),其中康復較好患者組出現(xiàn)1例,康復較差患者組有3例。 1.3對照組、患者組比較 (1)同對照組相比,患者組對側SM1的激活頻率比對照組要小(p<0.05)。 (2)同對照組相比,患者組對側SM1區(qū)的激活體積要小于正常對照組(

12、p<0.05)。 2.DTI成像 (1)梗死區(qū)急性期ADCavg值較對照組低(p<0.05),慢性早期ADCavg值同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慢性早期ADCavg值較急性期升高(p<0.05)。 (2)急性期、慢性早期梗死區(qū)FA值均較對照組低(p<0.05),慢性早期FA值較急性期降低(p<0.05)。 (3)康復較好組、康復較差組的ADCavg值在急性期、慢性早期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13、0.05);康復較好組、康復較差組的FA值在急性期、慢性早期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論: 1.被動運動的BOLD—fMRI是一種研究腦梗塞后運動功能變化情況的有效方法,可以對腦梗塞后激活區(qū)的位置、大小變化進行追蹤。 2.食指被動運動時對側SM1區(qū)恒定激活,且激活最明顯。 3.急性期、慢性早期缺血性腦梗塞后,對側SM1區(qū)的變化最明顯,同對照組相比,激活體積和激活頻率明顯減小。 4.對側S

14、M1區(qū)的變化形式多樣,一個總趨勢是:康復較好,則激活體積增大出現(xiàn)機會較大,康復較差,則激活體積減小出現(xiàn)機會較大。 5.ADCavg值、FA值可以從分子水平反映梗塞后梗塞區(qū)的微觀變化,DTI是一種從微觀角度研究腦的結構、功能變化的無創(chuàng)性成像技術。 6.ADCavg值:在梗塞急性期明顯降低,然后逐漸升高;在慢性早期可觀察到ADCavg值可低于正常,可恢復到正常范圍(假正?;?,也可高于正常范圍。 7.FA值:急性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