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散文是與詩歌、小說和戲劇并列的重要的文學體裁,在中國的發(fā)展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散文具有自身形態(tài)的審美特性,主要表現為“形散神聚”。“五四”以來的現代散文追求清新自然,優(yōu)美洗練,以口語為基礎,實現了從古代形態(tài)向現代形態(tài)的轉變。張培基教授翻譯的《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幾乎囊括了“五四”以來中國一大批杰出作家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因此較準確地詮釋了現代散文的文體風貌;同時該書也是張培基教授半個世紀譯苑耕耘經驗的寫照及其翻譯思想的集中體現,為后
2、人深入研究翻譯理論與技巧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典型實例,
對于散文的翻譯研究,大多具有以下不足:其一,借助語料庫手段的散文翻譯研究,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來說,均為欠缺,對散文翻譯的審美信息研究則更是史無前例;其二,對于為數不多的結合語料庫手段的散文翻譯研究,大多僅僅滿足于有關事實的描寫或量化分析,至于其內在成因和機制未見深人研究;其三,對《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的翻譯研究的系統(tǒng)性還有待加強以及深入。
翻譯美學是美學與翻譯研究
3、的結合,一直以來備受譯界學者的關注。翻譯美學對文學翻譯的研究尤為適合,因為文學本身就是美的體驗。要想以另一種文字表達出同樣的意思,譯者的美學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散文所蘊含的具有自身形態(tài)的審美特性,勢必讓散文的翻譯研究離不開美學。劉宓慶教授于2005年出版的《翻譯美學導論》是國內關于翻譯美學研究的重要專著。該翻譯美學理論注重文學翻譯的美學原則,其所具有的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也讓其成為研究英譯散文美感的比較適合的理論。
基于以上分析,本
4、文根據語料庫手段研究的可操作性,借鑒劉宓慶的翻譯美學理論,以其審美客體大類中的形式系統(tǒng)模塊為研究角度,通過自建平行語料,進行文本整理、標注以及設置檢索項,并借助HyconcV3.9.8語料庫軟件檢索得出相關數據,從疊詞、四字成語和出現較多的修辭手段:比喻、類比和擬人為切入點,分別考察《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第一輯)全書52篇散文語音層、詞匯層、句法層的審美信息及其翻譯情況。
研究發(fā)現,現代散文蘊含了豐富的審美信息,且在語音、詞
5、匯以及句法層面下的疊詞、四字成語和修辭手段中體現尤為明顯?,F將一些主要結論作如下歸納。一、關于疊詞:主要統(tǒng)計了“AA(B)”“ABB”“AABB”“ABAC”“AABC”型的疊詞。現代散文行文中大量運用疊詞,是其口語化傾向的體現。原語疊詞主要集中于“AA(B)”型,因漢語多數稱謂語以及修飾時間、程度、方式等的副詞均以此型出現。量詞的疊詞使用率較低,主要集中在“ABB”型分類下。“ABB”“AABB”類疊詞沒有統(tǒng)計到動詞的情況,可以推斷,
6、這兩類疊詞以描述性為主,表述性為輔。對于疊詞的翻譯,張培基很大程度上采取直譯,這不僅與譯者的翻譯風格有關,也體現了漢英兩種語言在哲學傳統(tǒng)以及思維習慣上的差別。二、關于四字成語:主要按照敘述性質的角度分為“表述性成語”和“描述性成語”來進行研究,“描述性成語”又可細分為“直陳式”“引申式”和“比喻式”。原文較廣泛地使用了四字成語,“直陳式”成語比例較高,反映現代散文樸素的語言特點。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譯者本身的知識局限性或是其對翻譯策略的
7、考量,四字成語很少找到完全對應的英語習語。另外,譯者在對四字成語采取直譯還是意譯的方法選擇上基本持平。并且由于四字成語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包含較多的信息量,譯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折中的方式來翻譯。三、關于修辭:主要考察的是明喻、暗喻、借喻、類比以及擬人的分布及翻譯。散文作為以真情實感打動讀者的文體,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產生共鳴,明喻和擬人作為能夠讓人一目了然的修辭手段,使用較普遍。譯者在翻譯具有修辭手段的句式時
8、,往往力求保持原句的修辭風格,采用相同的修辭手段。總之,張培基在翻譯散文時,以“忠實”于原文,基本對原文進行“等量”翻譯為準則,讓原文的美質盡可能得到再現和表達;同時也在翻譯中靈活巧妙地利用目的語資源,并適當做出取舍,使得譯文的韻味能夠既不過于平淡,又不過度渲染,不僅譯其形而且傳其神,成功實現了散文審美信息的移植。
本研究通過定量統(tǒng)計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旨在對現代散文中的審美信息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文體功能進行研究,從而較客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語料庫的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審美信息探索
- 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張培基_word版_
- 張培基散文翻譯風格——基于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四輯
- 從順應論看張培基的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
- 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三輯)的審美再現
- 歸化與異化以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為例
- 翻譯美學原則的實踐與拓展——基于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的探討
- 翻譯普遍性和張培基的《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研究.pdf
- 順應論視角下的散文英譯研究——以張培基之《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為例.pdf
- 譯者主體視角下的散文英譯研究——以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三)為例
- 從譯者主體性看張培基散文翻譯——兼評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
- 譯者的適應與選擇——以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為例.pdf
- 翻譯中的文化遷移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個案研究.pdf
- 翻譯美學原則的實踐與拓展——基于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的探討_22535.pdf
- 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
- 譯者主體視角下的散文英譯研究——以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三)》為例_15160.pdf
- 從譯者主體性看張培基散文翻譯——兼評《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_38150.pdf
- 從順應性理論看現代漢語副詞的英譯——以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為例.pdf
- 基于語料庫的英譯中“上”和“下”的隱喻拓展研究.pdf
- 張培基散文英譯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