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及頭暈詳解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梅 尼 埃 病 meniere’s disease,,暈---什么感覺?,Page 4,眩暈是運動性幻覺,表現為環(huán)境或自身的旋轉、滾翻、傾倒、搖擺、漂移、浮沉,,鑒別: 1 頭昏 以持續(xù)的頭腦昏昏沉沉不清晰感為主癥,多伴有頭重、頭悶和其它神經癥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癥狀,勞累時加重。多由神經衰弱或慢性軀體性疾病(慢性貧血)等所致。 2 頭暈 以間歇性或持續(xù)性的頭重腳輕和搖晃不穩(wěn)感為主癥,多于行立起坐中加重

2、。 (1)眼性頭暈 (眼肌?。?)深感覺性頭暈( 3)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概述 Outline,是以膜迷路積水為基本病理改變,以發(fā)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和耳鳴、耳脹滿感為臨床特征的特發(fā)性內耳疾?。皇状伟l(fā)病年齡以30-50歲居多,單耳患者約占85%,Ménière’s disease is a disorder of the inner ear that causes severe dizziness (vertigo)

3、, ringing in the ears (tinnitus), hearing loss, and a feeling of fullness or congestion in the ear. Ménière’s disease usually affects only one ear.,1、關于耳聾2、關于耳鳴,1861年法國醫(yī)生P.梅尼埃爾在雜志上發(fā)表過4篇有關眩暈的文章,對臨床癥狀作了詳細的描述后

4、世學者對屢發(fā)上述癥狀者,即以梅尼埃爾氏綜合征命名,1972年確定了因膜迷路積水引起的眩暈、耳聾、耳鳴的疾病統一采用梅尼埃爾氏病的命名,命名,解剖,anatomy,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顳骨巖部。結構復雜而精細: 前庭 半規(guī)管 耳蝸,耳蝸,半規(guī)管,前庭、耳蝸面神經,咽鼓管,耳甲腔,內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平衡,聽覺,balance,hearing,解剖和功能: Anatom

5、y and function前庭vestibular半規(guī)管Semicircular canals耳蝸cochlea,卵圓窗,耳蝸神經,耳蝸,前庭神經,前半規(guī)管,外側(水平)半規(guī)管,后半規(guī)管,壺腹,前庭,內耳Inner Ear:,橢圓囊 (橢圓囊 斑有位覺感受器),球囊 (球囊斑有位覺感受器),連合管,耳蝸,內淋巴囊,前(垂直)半規(guī)管,后(垂直)半規(guī)管,水平(外)半規(guī)管,迷路液(內、

6、外淋巴液)四個功能:通過迷路液進行細胞代謝物質的交換,給感覺細胞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排泄代謝產物(因耳蝸螺旋器感覺細胞間,沒有微血管網分布)提供能量轉換所需的化學環(huán)境(將中耳振動能轉變?yōu)閮榷纳窠洓_動)迷路液與鐙骨底板振動的能量轉換迷路液控制迷路內壓力的變化,外淋巴液:,生成部位存在爭議:腦脊液學說:鼓階外淋巴腔經蝸水管與蛛網膜下腔交通血液超濾學說:外淋巴由血液流經迷路毛細血管濾過而成雙重起源學說:大部分血液超濾,小部分腦脊液,

7、比較合理解釋起源,膜迷路結構,血管紋(stria vascularis)位于蝸管外側壁,為特殊的含毛細血管的復層上皮,可產生內淋巴,內淋巴管從橢圓囊分出后即走行于前庭水管內,末段逐漸擴大成囊狀,稱為內淋巴囊。,內淋巴液:,外淋巴濾過形成學說(1958年)局部細胞分泌學說:耳蝸血管紋、前庭橢圓囊和壺腹嵴暗細胞分泌產生corti淋巴----腦脊液內淋巴囊對內淋巴的容量及流體靜壓起調節(jié)作用。內淋巴囊分流減壓術治療頑固性美尼爾氏病成功率約

8、70%,是代表性手術,內淋巴的循環(huán)有兩種學說:①縱流學說。1927年提出,認為內淋巴是血管紋產生,經聯合管流向圓囊,最后經內淋巴囊進行吸收。這一傳統學說至今為多數人所接受②輻流學說。1958年提出,認為內淋巴是透過前庭膜的外淋巴所構成。血管紋起選擇性吸收的作用,維持內、外淋巴的離子交換,保證內淋巴的高鉀水平,聲波,外耳道,鼓膜的振動,聽小骨放大,耳蝸產生興奮,聽神經傳到腦部,形成聽覺,,,,,聽覺的形成過程,,,平衡生理,人依靠前庭

9、、視覺和本體感覺三個系統的協調作用來維持身體的平衡 其中以前庭功能最為重要 靜平衡 橢圓囊和球囊(感受直線加速度)動態(tài)平衡 半規(guī)管(感受旋轉運動),位覺感受器,聽覺感受器,橢圓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3個半規(guī)管司運動平衡(如走路、翻跟頭)橢圓囊和球囊司靜止平衡(如坐或立),橢圓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位于骨前庭內囊內各有一個囊斑(或稱耳石器)構造相同 由

10、支柱細胞和感覺毛細胞的神經上皮組成耳石(otolith) 毛細胞的纖毛上一層含有 石灰質的膠質體橢圓囊斑 大部位于囊的底壁 小部位于囊的前壁球囊斑 居于囊的內側壁上囊斑 重力和直線加速度運動平衡的外周 感受器,壺腹帽 壺腹的凝膠狀的膜片,含有靈敏的毛細胞,向大腦傳遞有關頭部旋轉和傾斜的信息.,半規(guī)管,壺腹,半規(guī)管,耳

11、蝸,Picture of a cochlea, and hair cells inside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es of hearing loss:1) Conductive2) Sensorineural3) Mixed,病因和病理(學說階段,尚無定論) Etiology and pathology,1.耳蝸微循環(huán)障礙 constrictions in bl

12、ood vessels   2.內淋巴生成、吸收平衡失調 3.免疫反應與自身免疫異常 autoimmune reactions 4.膜迷路破裂 membranous labyrinth 5. 病毒感染 viral infections 6. 遺傳 genetic variations,病 因,內耳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正常,膜迷路擴張癥,顳骨切片鏡檢發(fā)現

13、---蝸管明顯擴張,球囊膨大,前庭膜向前庭階膨隆,甚至接觸到蝸管骨壁,橢圓囊也膨脹,主要在與半規(guī)管壺腹連接處,前庭膜可被脹破the endolymph buildup in the labyrinth interferes with the normal balance and hearing signals between the inner ear and the brain.,病理,病 理,螺旋器、圓囊、橢圓囊及壺腹嵴在疾病

14、早期基本正常,而晚期則可發(fā)生內耳感受器的退行性變,出現感音性聾刺激前庭→前庭癥狀:眩暈刺激耳蝸→耳蝸癥狀:耳鳴、聽力下降膜迷路破裂,分類(Classify):,1.耳蝸梅尼埃病(Cochlear meniere’s disense)波動性感音神經聾和耳鳴 2.前庭梅尼埃病(Vestibular Meniere’s disease)發(fā)作性眩暈和耳脹滿感,內耳病理變化,①膜迷路積水的早期階段,蝸管與球囊膨大,前

15、庭膜被被推向前庭階;②膜迷路積水加重可使橢圓囊及半規(guī)管壺腹膨脹;③螺旋器聽毛細胞和支持細胞、神經纖維和神經節(jié)細胞退行性變,血管紋萎縮;④內淋巴囊上皮皺褶變淺或消失,上皮細胞退變,囊壁纖維化。,臨 床 表 現,五大癥狀: 發(fā)作性眩暈 耳聾 耳鳴 耳悶脹 惡心嘔吐,1.發(fā)作前多無預兆2.發(fā)作期閉目靜臥,不敢動彈3.數十分鐘或數小時后自然緩解

16、4.發(fā)作高峰時出現自發(fā)性眼球震顫5.伴迷走神經核受刺激癥狀 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一)發(fā)作性眩暈:,臨 床 表 現,(二)波動性耳聾:發(fā)作時明顯,間歇期完全或部分恢復(三)波動性耳鳴:可發(fā)于眩暈前, 眩暈發(fā)作時耳鳴加重(四)耳內悶脹感: 可能為內淋巴壓力增高所致,間歇期: 眩暈消失 耳鳴、耳聾可存在,但可減輕或消失,臨 床

17、 表 現,聽覺和前庭功能的變化①聽力檢查②前庭功能檢查:大多數出現前庭功能障礙,晚期患者更明顯③眼震:發(fā)作高潮時可出現自發(fā)性眼震,屬重要客觀體征之一,診 斷,診 斷,聽力檢查:感音神經性聾 早期:低頻下降,聽力曲線為上升型 中期:高頻下降,聽力曲線為下降型 晚期:低頻高頻均明顯下降,typical of early Meniere's di

18、sease on the right side,typical of middle-stage Meniere's disease, again on the right side.,typical of late-stage Meniere's disease, again on the right side.,平衡試驗: 閉目難立征 錯指試驗

19、 冷熱試驗: 早期正常 反復發(fā)作半規(guī)管輕癱 甘油試驗: 陽性提示膜迷路積水,前庭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按1.2~1.5g/kg的甘油加等量生理鹽水空腹飲下,服用前與服用后每隔1小時做1次電測聽,共做3次若患耳聽力在服甘油后提高15分貝或以上者為陽性。本病患者多為陽性但在間歇期,脫水等藥物治療期為陰性,若對聽力損害輕微測試結果也有可能為陰性,甘油試

20、驗:,鑒 別 診 斷,1. 迷路炎 有中耳炎病史; 中耳內耳手術外傷史; 瘺管試驗陽性。2. 耳藥物中毒 有耳毒性藥物應用史 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等甘油試驗對梅尼埃爾氏病的鑒別診斷有一定價值,鑒 別 診 斷,3. 前庭神經元炎 有上感病史、不伴耳蝸癥狀 眩暈>2周4. 聽神經瘤 單側進行性耳聾耳鳴 眩暈輕

21、 可伴三叉神經癥狀 5. 突發(fā)性耳聾 突發(fā)嚴重感音性聾,單耳,伴或不伴眩暈 眩暈能恢復,聽力恢復慢,或不能完全恢復,Fall due to otolithic crisis of Tumarkin. This is a very dangerous variant of Meniere's disease, which can result in abrupt fa

22、lls.Tumarkin耳石危象 (60秒之內),特殊表現形式(良性位置性眩暈),鑒別診斷 位置性眩暈 耳石癥,良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辦公室復位,家庭復位,鑒 別 診 斷,6.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可和頭位、活動有關 可伴有其他顱神經癥狀 腦血流檢查、頸椎攝片可有異常 7. 位置性眩暈 頭處于某一個特定位置時出現眩暈

23、 持續(xù)約數十秒 不伴耳鳴和耳聾,鑒 別 診 斷,8. hunt綜合征 帶狀皰疹 面癱9. 耳硬化10.聽神經瘤11.其他疾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慢性腦干缺血等可能伴發(fā)眩暈、耳鳴及聽力減退,但無反復發(fā)作。急性心血管疾病、暴發(fā)性腦炎等病程初期可能伴有類似眩暈癥狀,應注意鑒別。,確診步驟,①對患者主訴眩暈進行綜合分析,排除類似眩暈的非眩暈癥狀如頭暈(1ig

24、htheadedness)、頭昏(dizziness)、站立不穩(wěn)(unsteadiness)、頭重腳輕以及暈厥等。②區(qū)別中樞性與周圍性眩暈,排除中樞性眩暈(參考所附“眩暈”)。③排除非耳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頸部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性疾患等。④排除其他耳蝸、前庭系統疾病。⑤最后確診。,梅尼埃病的治療,1. 生活指導 2.飲食調整Salt restriction 3、藥物治療 4、

25、鼓室內給藥 5、壓力療法 6、手術治療,藥物治療:,1.鎮(zhèn)靜劑:(發(fā)作時用) 安定、魯米那、暈海寧 2.血管擴張劑: 倍他啶、敏使朗、西比靈等 3.脫水劑: 氯塞酮(利尿劑) diuretics 50%鹽水甘油 4.止吐藥: 胃復安等。 5.中醫(yī)中藥:天麻、黨參、

26、 暈可平糖漿等,發(fā)作期對癥處理(急診處理),抗組胺藥:暈海寧 50mg 撲爾敏 4mg 靜脈注射:50%葡萄糖 40ml 維生素B6 100mg   補液:嚴重嘔吐時,給支持療法,間歇期藥物治療,無特效劑1)血管擴張劑2)抗組胺劑

27、3)中效或弱效利尿劑4)鈣離子拮抗劑5)前庭功能破壞劑鏈、慶直接注射鼓室6)維生素類 7)中成藥,梅尼埃病的手術選擇,保留聽力的手術:  內淋巴囊手術  前庭神經切斷術   球囊切開術  超聲治療  冷凍治療  鼓膜切開插管  頸交感神經切斷術,梅尼埃病的手術選擇,破壞聽力的手術:  迷路切除術  耳蝸球囊造瘺術

28、  前庭耳蝸神經切斷術  經迷路前庭神經切斷術,Page 67,3 共濟失調:,是運動協調不能或笨拙,與肌無力無關,而是前庭,本體感覺,視覺或小腦功能障礙所導致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構音障礙,軀干,姿勢,步態(tài)失調。,Page 68,平衡三聯,維持正常的空間位象 視覺:提供周圍物體的方位和機體與周圍物體的關系。 深感覺(本體):傳導肢體關節(jié)與體位姿勢的感覺。 前庭系統:傳導辨認機體的方位和運動速度。

29、前庭系統,深感覺,視覺的感覺信息流經小腦中樞整合,并受錐體外系的影響,維持人體平衡。 雖然視覺和深感覺參與維持正常的空間位象,但是它們的病變很少主訴眩暈。前庭病變是引起病理性眩暈的主要病因,Page 69,前庭系統功能,前庭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感受頭部運(特別是非自主 運動),并通過反射保持視覺系統的穩(wěn)定和維持身 體平衡。 反射包括:前庭眼動反射 前庭頸丘反射

30、 前庭脊髓反射,Page 70,前庭系統功能,前庭眼動反射: 刺激半規(guī)管誘發(fā)與半規(guī)管同一平面的眼球運動 三對半規(guī)管與三對眼外肌所在平面基本一致, 每對眼肌接受來自相應半規(guī)管來的沖動

31、 外半規(guī)管與內、外直肌 前半規(guī)管與上、下直肌 后半規(guī)管與上、下斜肌,Page 71,眩暈(vertigo)定義,眩暈如何形成? 當外周前庭(三個半規(guī)管、橢圓囊、球囊)及其傳人徑路或中樞前庭及大腦顳上 回前庭皮質區(qū)附近受到病理或人為因素的強烈刺激 ,或兩側功能不平衡和不協調 ,且超出了機體自身的耐受力時即出現運動

32、性的幻覺可引發(fā)眩暈。 雙側前庭功能不一致 主觀上———— 眩暈 客觀上———— 平衡障礙,眼震 伴隨癥狀--------,Page 72,外周前庭系統,顳骨巖部的迷路和第八對(VIII)顱神經(聽神經:分前庭神經和耳蝸神經),的前庭部分(前庭神經),后者經腦橋小腦角將迷路和腦干聯系起來。

33、迷路:三個半規(guī)管:感知頭部旋轉 耳石(橢圓囊和球囊):感知與重力有關的頭部位置,Page 73,中樞性前庭器官,位于腦干橋延交界處的前庭神經核組小腦控制眼球運動的核團(雙側動眼神經核,外展神經核,滑車神經核)相互緊密連接而成,Page 74,外周前庭系統解剖,內耳解剖 骨迷路: 分為骨前庭、骨半規(guī)管、耳蝸。 膜迷路: 分為膜半規(guī)管、橢圓囊和球囊、蝸管。,Page 75,眩暈的病生

34、機理,中樞的位置覺主要依賴雙側的迷路的平衡傳入來自一側的迷路的傳入被阻斷時,由于單側迷路產生的運動感傳入不平衡,人體不能耐受,可發(fā)生眩暈一般急性起病常導致眩暈(外周前庭和中樞前庭)慢性病變:變性疾病:多發(fā)性硬化 慢性小腦酒精中毒 中樞系統腫瘤(膨脹性):腦橋小腦腳腫瘤CPA (聽神經瘤) 因大腦有時間去適應,通常引起不平衡感或眩暈程度較輕,Page 76,前庭系統功能障礙,雙側前庭傳入信息不一致引起眼

35、球運動,如果在病理情況下刺激持續(xù)存在 則產生一種不自主的節(jié)律性眼球顫動(前庭性眼震) 雙眼先向一側慢慢轉動稱慢相(前庭功能相對低下側), 然后急速轉回稱快相運動。 慢相是迷路半規(guī)管壺腹嵴神經末梢或其傳人徑路受刺激所引起的一種反射性運動。 快相是受大腦支配所引起的一種繼發(fā)性運動, 其方向同病人自感眩暈的方向一致。快相為定眼震的方向。

36、 主觀上———— 眩暈 客觀上———— 平衡障礙,眼震,,Page 77,前庭系統功能障礙,傾倒(平衡障礙)包括眩暈和共濟失調 眩暈和眼球震顫導致病人對外物和自身向眼震快相側的傾倒性幻覺, 大腦受此幻覺影響所引起的體位向眼震慢相側傾斜的錯誤矯正所致。 病人閉目站立或行走時軀干向眼震慢相半規(guī)管功能低下側傾倒。肢體步態(tài)運動不協調。

37、 前庭系統異常導致的平衡障礙,Page 78,眩暈相關的癥狀、體征,眩暈與平衡的關系: 眩暈與平衡障礙程度上一致 前庭末梢性病變(外周前庭) 眩暈輕而平衡障礙重 中樞性眩暈,本體感受器疾病 眩暈重而平衡障礙輕 神經癥或精神因素為主的疾病,Page 79

38、,眩暈相關的癥狀、體征,耳蝸癥狀 前庭周圍性眩暈常與之伴行, 耳鳴、耳聾(聽力下降)、耳部悶脹感, 由于外周前庭與耳蝸結構上毗鄰,,Page 80,眩暈相關的癥狀、體征,自主神經癥狀: 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瀉、 脈搏增快或減慢、血壓升高或下降 前庭末梢病變癥狀重于中樞

39、 在解剖上前庭神經內側核與內臟運動核團,包括迷走神經背核、泌涎核、疑核、孤束核等有纖維聯系,Page 81,眩暈分類,病變器官: 1.耳源性眩暈(包括中耳和內耳疾?。?2.血管性眩暈 3.中樞性眩暈 4.頸性眩暈 5.

40、視性眩暈 6.心血管性眩暈 7.精神性(臆癥性),Page 82,眩暈分類,眩暈定位定性分類法一 、前庭性眩暈 前庭末梢性眩暈 美尼爾綜合癥、突聾、遲發(fā)性模迷路積水、迷 有耳蝸癥狀 迷路內病變 路炎、急慢性中耳炎、耳毒藥物,化學物質中

41、 毒性眩暈、耳硬化癥、迷路振蕩、內耳缺血 迷路外病變:橋小腦角腫瘤、顳骨橫或縱行骨折(外傷) 無耳蝸癥狀 前庭神經炎和前庭神經供血不足、良性位置性眩暈 (BPPV)、運動病、R

42、asmay Hunt綜合征 前庭中樞性眩暈 血管性: 后循環(huán)缺血(PCI),小腦出血,腦干、小腦海綿狀血管瘤 (后循環(huán)供血不足,小腦TIA,小腦梗塞) 非血管性:腦干腫瘤、顱頸結合部畸形(扁平顱底、Arnold chiari

43、 畸形、寰椎枕化、環(huán)樞脫位或融合、頸椎融合)、 腦干腦炎、 癲癇小發(fā)作,,,,,,,Page 83,眩暈分類,二、非前庭性眩暈 眼疾病 眼肌病、青光眼、屈光不正 本體感覺系疾病 脊髓癆、慢性酒精中毒致小腦變性:Wernike腦?。ňS生素B1缺乏)、糙皮病、惡性貧血(維生素B12缺乏)

44、 全身系疾病 心血管、腦血管、血液、內分泌及消化系疾病,Page 84,,A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2169 patients with vertigo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n 2169 patients with vertigo (male 883, female 1286, 7–90 years old) of the past 20 year

45、s.Results: More than 50 kinds of causative diseases were recognized. Although female patients were seemingly overwhelmed the ma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was recognized in two genders. Only 2

46、.2% (48 cases) of the total vertigo patients were children, while elders occupied 30.0% (650 cases). Compared to younger patients, the elderly have a high tendency of suffering central vertigo.,Page 85,Page 86,兒童眩暈疾病譜

47、,Page 87,眩暈常見病,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BPPV) BPPV是門診眩暈患者最常見病種,約占三分之一 患者可見于各個年齡組,多見于中年人,女性 病因上常為特發(fā)性,亦有其他,如耳石病(老年性改變),外傷,蹬骨手術后、耳部疾病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美尼爾病緩解期)、內耳供血不足(致嚢斑膠質膜變薄),Page 88,眩暈常見病,BPPV病理生理機制:

48、 嵴頂結石癥學說:壺腹嵴上脫落移位的耳石附著于壺腹嵴頂并增加其比重,在特定的位置因重力作用偏離壺腹嵴產生刺激而發(fā)生眩暈 管結石癥學說:半規(guī)管中游離的沉積物在頭位變動時移動,牽引內淋巴,使壺腹嵴頂離橢圓囊方向移位,Page 89,眩暈常見病,BPPV臨床表現 眩暈由于頭位的變動突然誘發(fā) 眩暈和眼震持續(xù)時間短,多不超過1分鐘,有潛伏 期(起始延

49、遲),眼震有疲勞性 不伴耳鳴,聽力障礙,可能伴頭重腳輕及不穩(wěn)感 病人通常能分辨出患耳側,可能誘發(fā)眩暈的頭位,多次發(fā)作后能有意回避 通常在六個月內自愈,但可復發(fā) 可觀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Page 90,眩暈常見病,BPPV分類:,,Page 91,眩暈常見病,BPPV臨床檢查: 體位激發(fā)試驗(金標準) Dix-Hallpike變位眼震試驗: 坐位-

50、仰臥懸頭位-坐位-右轉頭迅速懸頭位- 坐位-左轉頭迅速懸頭位-坐位 注意點 檢查的禁忌癥 迅速變位(<1s) 左右懸頭位時頭位與矢狀面呈 45°,頭位低于床面30&#

51、176;,Page 92,眩暈常見病,,,Dix-Hallpike試驗,Page 93,眩暈常見病,,Dix-Hallpike試驗,Page 94,眩暈常見病,Dix-Hallpike試驗: 陽性反應:出現向地的旋轉性眼震, 存在潛伏期(30S),持續(xù)時間短, 恢復直立位時出現反方向的短暫眼震 重復檢查時有

52、疲勞現象 此為后半規(guī)管BPPV的特征表現 當有陣發(fā)向地、垂直向下性眼震考慮前半規(guī)管BPPV內淋巴由橢圓囊向上半規(guī)管或后半規(guī)管流動,同側前庭興奮內淋巴由外半規(guī)管向橢圓囊流動,同側前庭興奮,Page 95,眩暈常見病,體位激發(fā)試驗:滾轉檢查(仰臥側頭位試驗):患者端坐于檢查臺上,繼之 由檢查者輔助其迅速平臥,頸屈30°, 隨后將頭先 后向左側或右側旋轉90°,觀察眩暈

53、及眼震的情況。 對應水平半規(guī)管BPPV的體位誘發(fā)試驗 大部分為向地性水平性眼震,少數背地性 眼震強度提示病變側 恢復仰臥位時眼震轉向對側,發(fā)生于患側 潛伏期短,持續(xù)時間長(可為持續(xù)性眼震),可無疲勞現象,Page 96,眩暈常見病,BPPV診斷: 典型的病史 Dix-hallpike試驗 誘發(fā)出眼震(PPN)

54、 仰臥側頭位試驗 未檢及眼震(1/3)

55、 陽性 ENG記錄 確診BPPV ( 眼震電圖描計法 )

56、 陰性

57、 非典型PPV(擇日復查),,,,,,,,,Page 97,眩暈常見病,鑒別:中樞性位置性眩暈 主要見于后顱凹病變(如腫瘤,蛛網膜炎等影響腦脊液循環(huán)),四腦室腫瘤、寄生蟲(Brun綜合癥)

58、,或者椎動脈在頭位改變時供血不足 眼震特點:無潛伏期,持續(xù)時間長(>1min),無 疲勞現象,在多個頭位上出現,形式也可隨之變化,眩暈癥狀常常不重,Page 98,眩暈常見病,治療: 體位治療: Brandt-Daroff習服練習 Semont管石解脫法 較適合后半規(guī)管BPPV 耳石復位法 Epley后半規(guī)管石復位法

59、 Lempert水平管復位法,Page 99,眩暈常見病,Brandt-Daroff習服練習,,Page 100,眩暈常見病,Semont管石解脫法,,Page 101,眩暈常見病,Epley后半規(guī)管石復位法,,Page 102,眩暈常見病,Epley后半規(guī)管石復位法,,Page 103,眩暈常見病,Epley后半規(guī)管石復位法,,Page 104,眩暈常見病,Epley后半規(guī)管石復位法,,Page 105,眩暈常見病,Lempe

60、rt水平管石復位法,,Page 106,眩暈常見病,Meniere’s?。?特發(fā)性的內耳病,可能由于內淋巴液分泌過多或吸收功能障礙所致膜迷路積水,水腫 發(fā)作通常無明顯的誘因,也可由于疲勞或焦慮而誘發(fā)。 最常見發(fā)病年齡在20~50歲之間,隨訪發(fā)現累及雙耳者超過40% 無明顯性別差異,Page 107,眩暈常見病,Meniere’s病臨床表現:

61、 發(fā)作性眩暈:2/3首發(fā),起病急,20min至數小 時,伴有自發(fā)眼震,發(fā)作頻率 典型三聯征 聽力下降、耳聾:早期低頻感音性,波動可逆性, 晚期高 頻亦下降,重振現象,復聽現象 耳鳴:80%,早期嗡嗡,吹風樣低頻性

62、,后期蟬 鳴高頻性,與聽力損害程度一致 耳內悶脹感:1/3,病程早期,眩暈之前 自主神經癥狀:惡心、嘔吐、腹瀉等。 平衡障礙:持續(xù)性行走不穩(wěn),有時發(fā)生防護性傾倒 前庭型梅尼埃病 耳蝸型梅尼埃病,,Page 108,眩暈常見病,Meniere’s病診斷依據:

63、 典型三聯征發(fā)作史,持續(xù)20 min至數小時。常伴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平衡障礙,無意識喪失。發(fā)作2次 或2次以上 純音測聽低頻聽力損失,早期聽力波動以低頻為主,中期高頻下降唯2kHz保留,呈峰型曲線。 重振試驗陽性 甘油試驗陽性, 前庭功能檢查:可有自發(fā)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異常。

6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耳鳴:突聾,橋小腦角腫瘤、BPPV,前庭神經炎等,Page 109,眩暈常見病,Meniere’s病治療: 休息、鎮(zhèn)靜、抗組胺抗膽堿(中樞性):苯海拉明 甲哌氯丙嗪 異丙嗪 安定 654-2 血管擴張藥:倍他司汀,4%NaHCO3,鹽酸罌 粟堿,5%CO2混合氧

65、 利尿劑:乙酰唑胺、雙克、50%甘油 激素 耳毒性抗生素如硫酸慶大霉素的鼓室內應用 手術:前庭神經部分切除術,Page 110,眩暈常見病,腦血管性眩暈: 內聽動脈閉塞 椎基底動脈系統為主因 小腦梗死(PICA、

66、 小腦、腦干出血 AICA、SCA) 后循環(huán)缺血(PCI) 后循環(huán)TIA Wallenberg綜合征 基底動脈閉塞

67、 后循環(huán)腦梗死 基底動脈尖綜合征 閉鎖綜合征 大腦后動脈梗死

68、 Weber綜合征 腔梗:腦橋、丘腦外側,,,,Page 111,Wallenberg綜合征,延髓外側梗死引起,椎動脈近端閉塞眩暈,嘔吐,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眼震,同側Horner征,肢體共濟失調,面部所有感覺障礙,肢體輕觸覺,和位置覺缺失對側肢體痛溫

69、覺障礙,Page 112,內聽動脈閉塞,中樞性前庭源性眩暈拌一側聽力喪失 眼震(快相偏離患側),Page 113,眩暈常見病,頭暈/眩暈與VBI(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關系: 頭暈和眩暈在VBI中常見(19%為起病表現,62%在病程中表現為單獨的癥狀) VBI很少以此為唯一的表現,NEMC-PCR的407例患者中無一例僅表現為頭暈 反復發(fā)作的長期的眩暈不是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