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閆蒙鋼 主講,安徽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化學)碩士點,引言,為什么要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什么在歷次的教育改革中,總是一次性嘗試的改革多,追蹤研究的改革少?局部入手的改革多,整體規(guī)劃的改革少?移植改革的方法多,探索創(chuàng)新的方法少?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實施化學課程評價與考試改革?如何實施化學教與學的方法模式改革?如何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這類新的課程?本課程將與您一起共同探討。,課程簡
2、介,本課程著重討論國內(nèi)外中學化學教學改革的動態(tài)、特征與發(fā)展趨勢,并結(jié)合當前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改革中的課題及案例,對中學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與分析。課程教材:《中學化學課程改革概論 》 閆蒙鋼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課程目標,本課程通過對國內(nèi)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歷史沿革的比較,以及對國內(nèi)外中學化學課程改革的動態(tài)、特征 、重點、難點、發(fā)展趨勢的專題研究與分析,引導讀者深入理解中學化學課程改革的特
3、征和當前課程改革的理念,初步學會總結(jié)和借鑒國內(nèi)外中學化學課程改革成果與經(jīng)驗的基本方法,強化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課程內(nèi)容,第一章 中學化學課程教材改革研究,第二章 中學化學課程評價改革研究,第三章 中學化學考試評價改革研究,第四章 中學化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第五章 中學化學學習方法與學習模式改革研究,第一章 中學化學課程教材改革研究,本章目錄,第一節(jié) 知識經(jīng)濟向?qū)W校課程的挑戰(zhàn),第二節(jié) 世界性課程改革
4、的特征,第三節(jié)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歷程與趨勢,第四節(jié) 我國中學化學課程的設置與改革,第五節(jié)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及實驗教科書簡介,第六節(jié)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及實驗教科書簡介,第七節(jié) 國內(nèi)外中學化學課程教材比較研究,第八節(ji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討,第九節(jié) 綜合理科課程探討,第一節(jié) 知識經(jīng)濟向?qū)W校課程的挑戰(zhàn),一、知識經(jīng)濟的內(nèi)涵與特征 (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未來經(jīng)濟的多種描述,,(二) 內(nèi)涵
5、 (三)特征,1.以高科技為標志 知識增速快:19世紀每50年增加1倍,20世紀每10年增加1倍,當前3-5年增加1倍。有的未來專家預測,今天的科技知識將只不過是2050年的1%。 應用轉(zhuǎn)化快:18世紀需100年,19世紀需50年,二戰(zhàn)后需7年,當代微機6個月就有新一代。 產(chǎn)品科技含量高:用單位重量價格比表示科技含量,20世紀50年代鋼材每公斤不到1元,70 年代微機每公斤1000多元,80年代后軟件幾乎無重量。
6、 高科技:具有高智力、高資金投入、高競爭、高風險、高效益、高潛能特點的微電子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六大科技群。 2.以信息產(chǎn)業(yè)為中心 3.產(chǎn)業(yè)結(jié)構就業(yè)結(jié)構五增五減 4.高素質(zhì)人才是關鍵,二、 知識經(jīng)濟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影響,(一)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產(chǎn)業(yè)觀 (二)改變了政府、社會、個人的教育投資觀(三)人民群眾教育投資消費觀的重大變化——教育成了最有
7、 潛力的消費新熱點(四)新教育投資政策實現(xiàn)了“三大轉(zhuǎn)變”,取得了“四大成果”(五)呼喚全新的課程觀和人才觀,三、學校課程怎么辦?——滯后?同步?超前? 既要使課程相對穩(wěn)定,又要令其與科技進步保持一致并適當超前。既不能把所有科技成果都放到學校課程中,又不能把所有原來的基礎知識都看成是老化了的知識,一概排除在學校課程之外。 ①科技的變異性與課程的相對穩(wěn)定性 ②科技發(fā)展的無限性與課程的限定性
8、 ③學校課程的本體論與工具論,第二節(jié) 世界性課程改革的特征,各國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 調(diào)整培養(yǎng)目標,是新一代國民具有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技、經(jīng)濟發(fā)展所必備的素質(zhì)。 改變?nèi)瞬排囵B(yǎng)模式,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使現(xiàn)在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民。,一、 三大措施 (1) 加強道德教育、重視人格培養(yǎng) (2) 始終抓住基礎課程,及時更新課程內(nèi)容 (3) 重視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
9、神和實踐能力二、 四大目標 (1) 基礎知識的掌握 (2) 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 (3) 價值觀、態(tài)度與道德修養(yǎng) (4) 體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三、五大理念 ⑴ 注重基礎學力的提高 ⑵ 促進信息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⑶ 重視創(chuàng)造性與開放性思維的培養(yǎng) ⑷ 強調(diào)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 ⑸ 尊重學生經(jīng)驗、發(fā)展學生個性四、六大趨勢 (1) 課程設置和門類的多
10、樣化、綜合化 (2) 減少必修課門數(shù)、降低畢業(yè)要求 (3) 必修課學科分為不同水平和不同門類課程,以滿足學生 發(fā)展的不同需要 (4) 選修課形式多樣,類型豐富多彩 (5) 縮小必修與選修課的比重,為學生的分化、分流提供保證 (6) 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性、全面性、多樣性,五、面向2l世紀的嘗試 1. 美國的勃勃雄心
11、 2. 英國的緊鑼密鼓 3. 日本、韓國、新加坡的步步緊逼 4. 俄羅斯的躍躍欲試 5. 中國的全面推進,小 結(jié): 巡視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動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粗略軌跡: 美、英: 分散化 → 集中化 日、俄、中: 統(tǒng)一性 → 多樣性 其共同點就是努力使分散與集中、統(tǒng)一與多樣達到恰到
12、好處的結(jié)合點。,(分散 ) 美、英,,多 樣,日、俄、 中 (集中),,統(tǒng) 一,+,第三節(jié)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歷程與趨勢,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八次課程教材改革 (1) 1950年 (2) 1952年 (3) 1956年 (4) 1963年 (5) 1978年 (6) 1981年 (7)
13、 1988年 (8) 1999年至今,新的一輪課程改革歷經(jīng)五年的準備,在進行充分的國際比較、調(diào)查研究、經(jīng)驗研究與歷史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當時中小學課程的某些弊端,以及社會發(fā)展對課程提出的新的需求,確定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總目標與六個具體目標?! ∵@一次課程改革是與當前國際上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潮流同步的。,1. 課程改革的準備與啟動 研制(1993年)→推出(1996年,12個學科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試驗(1
14、997年,山西、江西、天津)→修改推薦(1999年11月)→2000年秋10個省市試用高中新教材→2001年擴大到24個省市區(qū)→2002年擴大到全國2.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和六項具體目標 六項具體目標: ① 課程功能 ② 課程結(jié)構 ③ 課程內(nèi)容 ④ 課程實施 ⑤ 課程評價 ⑥ 課程管理3.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日程表
15、 · 第一階段(準備醞釀階段,1999年4月-2001年6月) · 第二階段(試點實驗階段,2001年6月-2004年中) · 第三階段(全面推廣階段,2004年秋季起),4.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組織與推進 · 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實驗及推廣工作 · 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研制工作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16、 (1) 課程改革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趨勢 (2) 從“雙基”到“四基”的趨勢 (3) 加強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趨勢 (4) 課程綜合化的趨勢 (5) 課程社會化和生活化的趨勢 (6) 課程體系三級管理的趨勢 (7) 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趨勢 (8) 課程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結(jié)合發(fā)展的趨勢,第四節(jié) 我國中學化學課程的設置與改革,一、舊中國化學課程設置二、新中國
17、化學課程設置三、《義務教育法》頒布后的化學課程設置,第五節(jié)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及實驗教科書簡介,一、《標準》簡介 (一)《標準》目錄,第三部分 內(nèi)容標準 一、科學探究 二、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 三、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 四、物質(zhì)的化學變化 五、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教材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建議,第一部分 前言 一、課程性質(zhì)
18、 二、基本理念 三、設計思路 四、關于目標要求的說明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二)《標準》提出的化學課程改革新理念 ①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 ?、谥匾暱茖W、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lián)系 ?、鄢珜б钥茖W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④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fā)展功能(三)《標準》關于目標要求的說明 《標準》對目標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詞語分別指向
19、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設有不同的水平層次。對同一層次的學習要求所采用的詞語有對學習結(jié)果目標的描述,也有對學習過程目標的描述。,1、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水平,2、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水平,3、體驗性學習目標的水平,(四)《標準》的課程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2. 過程與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五)內(nèi)容標準,內(nèi)容標
20、準是《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5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由若干個二級主題(單元)構成?! 。ㄔ斠娪覉D),二、教科書簡介 (一)“人教版”實驗教科書 1.教科書的設計思想 2.教科書改革的重點 3.教科書的特點(二)“上教版”實驗教科書分析 1.上教版實驗教科書編寫的指導思想 2.上教版實驗教科書的內(nèi)容體系 3.上教版實驗教科書內(nèi)容的特點 4.上教版實驗教科書內(nèi)
21、容的組織和呈現(xiàn) 5.“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的課程目標在上教版實驗教科書中的落實 6.“過程與方法”維度的課程目標在上教版實驗教科書中的落實 7.上教版實驗教科書中化學實驗的特點 8.上教版實驗教科書中的習題設計,第六節(jié)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及實驗教科書簡介,第一部分 前言 一、課程性質(zhì)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課程設計思路 四、關于目標要求的說明
22、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標準》目錄,第三部分 內(nèi)容標準 一、必修課程(A1、A2) 二、選修課程(B1~B6) 1.化學與生活(B1) 2.化學與技術(B2) 3.物質(zhì)結(jié)構與性質(zhì)(B3) 4.化學反應原
23、理(B4) 5.有機化學基礎(B5) 6.實驗化學(B6)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教材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建議,課標第一部分 前言 一、課程的性質(zhì)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課程設計思路 1. 設計思路 2. 課程結(jié)構 3. 各課程模塊的內(nèi)容和
24、目標簡介 4. 課程模塊選擇建議 四、關于目標要求的說明,選修課程(B類)B1(化學與生活) B4(化學反應原理)B2(化學與技術) B5(有機化學基礎) B3(物質(zhì)結(jié)構與性質(zhì)) B6(實驗化學),高中化學課程,必修課程(A類)A1 A2,,課標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必修課程(A1
25、、A2) 必修課程模塊A1 主題1 認識化學科學 主題2 化學實驗基礎 主題3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必修課程模塊A2 主題1 物質(zhì)結(jié)構基礎 主題2 化學反應與能量 主題3 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二、選修課程(B1~B6)化學與生活(B1) 主題1 化學與健康 主題2 生活中的材料 主題3 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化學與技術(B2) 主題1 化學與資源開發(fā)利用 主題2
26、 化學與材料的制造、應用 主題3 化學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課標第三部分 內(nèi)容標準,物質(zhì)結(jié)構與性質(zhì)(B3) 主題1 研究物質(zhì)結(jié)構的價值 主題2 原子結(jié)構與元素的性質(zhì) 主題3 化學鍵與物質(zhì)的性質(zhì) 主題4 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zhì)的性質(zhì)化學反應原理(B4) 主題1 化學反應與能量 主題2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主題3 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有機化學基礎(B5) 主題1 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jié)構 主題2
27、 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zhì)與應用 主題3 糖類 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 主題4 有機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實驗化學(B6) 主題1 化學實驗基礎 主題2 化學實驗探究,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二、評價建議 1.實施多樣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根據(jù)課程模塊的特點選擇有效的評價策略 3.有關學分制管理及學分評定的建議三、教科書編寫建議四、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建議,二、高中化學新課程幾種版本課本目錄
28、(一)必修 化學1(人教) 化學2(人教) 化學1(上教) 化學2(上教) 化學1(北師大) 化學2(北師大) (二)選修 化學與生活(人教、北師大、魯教版) 化學與技術(上教、北師大)
29、 物質(zhì)結(jié)構與性質(zhì)(人教、上教、北師大) 化學反應原理(人教、北師大) 有機化學基礎(人教、上教、北師大) 實驗化學(北師大),三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專題探討(一)高中化學課程為什么要改革?(二)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什么? 1.課程目標 2.課程結(jié)構 3.課程內(nèi)容 4.學習方式
30、 5.課程評價(三)如何走進化學新課程? 教師的角色改變? 教師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教師需要新的技能? 教師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成長? 新的學習方式帶來哪些挑戰(zhàn)? 教學策略將發(fā)生哪些變化? 在化學教學中應該努力做到?,第七節(jié) 國內(nèi)外中學化學課程教材比較研究,一、 國
31、內(nèi)外初中化學教材比較研究(一)國內(nèi)外初中化學課程編寫的指導思想 1. 日本 2. 美國 3. 我國 國內(nèi)外初中化學教材的體系結(jié)構 國內(nèi)外初中化學教材的內(nèi)容 國內(nèi)外初中化學教材的編寫體例,二 、國內(nèi)外高中化學教材的比較研究(一)國內(nèi)高中化學教材的研究 1. 各教材總體概覽 2. 概念理論內(nèi)容的選擇與組織(二)國外高中化學教材的研究
32、 1. 幾種代表性教材的研究 (1)學術中心課程取向 ① 美國CBA化學 ② 美國的CHEMS化學 (2)社會中心課程取向 ① 《社會中的科學與技術》(SATIS) ② 《社會中的化學》(Chemistry in the Community) ③ 英國的索爾特化學(Salters’ Chemistry) 2. 二十世
33、紀九十年代幾種國外高中化學教材的分析,三、我國高中化學新舊教學大綱的比較研究(一)我國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演變 1. 建國后我國中學化學課程設置 2. 我國中學化學教學大綱的演變 3. 我國中學化學課本的演變(二) 新舊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之比較 1. 目錄比較 2.引言比較 3. 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比較 4. 課程安排比較 5. 教學內(nèi)容比較 6.
34、教學設備和設施比較 7. 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比較 8. 教學評價比較 9.新大綱的主要特點(三)新舊教材的比較 1. 新舊教材的目錄比較 2. 新舊教材的欄目比較 3. 新教材特點分析(四) 新大綱、新教材對教學的要求,第八節(ji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討,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zhì) (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產(chǎn)生背景(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zhì)與特點 1
35、. 整體性 2. 實踐性 3. 開放性 4. 生成性 5. 自主性(三)綜合實踐活動理念與目標,(四)綜合實踐活動的內(nèi)容 1. 組織線索 2. 內(nèi)容活動范圍 3. 綜合實踐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原則 4.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比較(五)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六)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理念的生長點,二 、 綜合
36、實踐活動課程的比較研究(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類型 1. 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名稱 (1)美 國,自然與社會研究 設計學習 社會參與性學習,(2)英國和法國(3)日 本(4)我國臺灣省,家政與生活科技活動 鄉(xiāng)土藝術活動 輔導活動課程 團體活動,2. 國內(nèi)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領域(1)主題探究或課題研究,(2)社會實踐學習,(3)生活學習,自然現(xiàn)象或問題的研究 社會研
37、究,社會服務活動 社會考察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生活技能的訓練活動 生活科技與創(chuàng)造活動,(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設計 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體目標 (1)英美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 (2)日本中小學“綜合學習時間”的總體目標 (3)新加坡的實踐課程的總體目標 (4)我國臺灣省“綜合活動”的總體目標
38、 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分類與分層設計 (1)家政與生活科技課程目標 (2)鄉(xiāng)土藝術課程目標 (3)輔導活動課程目標 (4)團體活動課程目標,(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方式 1. 課題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1) 研究課題的選擇與確定 (2) 制定研究性學習方案 (3) 課題探究的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39、 (4) 課題探究的研究性學習的總結(jié) 2. 實際應用的設計性學習活動 (1)設計學習 (2)應用學習 3. 以社會考察為主的體驗性學習活動 (1)社會考察、參觀和訪問的基本內(nèi)容 (2)社會考察、參觀和訪問的基本過程 4. 社會參與的實踐性學習 (1)社區(qū)服務活動 (2)公益活動 (3)生產(chǎn)勞動,(
40、四)幾點啟示 1.綜合實踐活動最核心的課程價值觀2. 綜合實踐活動的項目或活動領域3. 學習活動方式,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意義和原則 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意義 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原則 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要求 (1) 參與原則 (2) 過程原則 (3) 綜合原則 (4
41、) 自主原則 (5) 激勵原則,(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內(nèi)容和方法 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內(nèi)容 (1) 對學校管理的評價 (2) 對活動質(zhì)量的評價 (3) 對教師的評價 (4) 對學生的評價 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方法 (1) 成果展示法 (2) 自我評價法 (3
42、) 他人評價法 (4) 師生民主評價法 (5) 檔案袋評價法 (6) 問卷調(diào)查評價 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操作 (1)實施前評價 (2)實施過程評價 (3)實施總結(jié)評價,第九節(jié) 綜合理科課程探討,一、綜合課程研究(一)關于課程的綜合化(二)綜合課程的多種設計模式 1. 相關的分科式設計 (1)
43、 科際聯(lián)系、科際滲透與科際配合 (2) 各科內(nèi)部的綜合化(小綜合) (3) STS(科學·技術·社會)課程設計 2. 廣延的分科式設計 3. 合科式設計 4. 其他綜合化設計模式,二、綜合理科課程改革(一)綜合理科課程產(chǎn)生的條件(二)綜合理科的主要類型 1. 以概念為中心組織課程內(nèi)容的綜合理科 2. 以生活經(jīng)驗單元為中
44、心組織課程內(nèi)容的綜合理科 3. 以主題為中心組織課程內(nèi)容的綜合理科 4. 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和過程中為心組織課程內(nèi)容的綜合理科(三)綜合理科課程的特點 1. 基礎性 2. 全面性 3. 適切性,(四)我國綜合理科課程現(xiàn)狀分析 1. 我國綜合理科課程建設概況 2. 我國綜合理科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五)對21世紀綜合理科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建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淺析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 中學化學教學的實踐探究
- 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角度研究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pdf
- 《材料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 中學化學情景教學的研究與實踐.pdf
- 中學化學論文談談中學化學教學
- 中學化學探究教學的實踐與思考.pdf
- 中學化學個性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pdf
- 中學化學“異常實驗”的教學研究與實踐.pdf
- 中學化學實驗情境教學的實踐研究.pdf
- 中學化學雙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pdf
- 中學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具體實踐與思考
- 中學化學滲透化學史教學的實踐研究.pdf
- 杜郎口中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pdf
- 74015.基于hps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
- 中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pdf
- 中學化學知識遷移的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pdf
- 76479.中學化學虛擬實驗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
- 中學化學反思性教學的研究和實踐.pdf
- 中學化學探究性教學研究實踐作業(y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