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化】Wj“、Ill中西稅收文化差異及我國稅收文化建設研究口王飛王娟摘要:中西方稅收文化有別的前提和基礎是中西文化的差異性,中國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禮義治國,注重現(xiàn)實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強調以法治國、法律主治。通過對中、西方稅收文化的比較筆者認為應加強我國稅收法制建設,擺正征納雙方的地位,真正使納稅人擁有權利。關鍵詞:稅收文化稅收制度稅收文化建設稅收是一個多冗的歷史范疇,作為同家的職能融人了政治的范疇,作為特殊的
2、社會分配方式和關系而融人了經(jīng)濟的范疇,作為歷史的軌跡、歷史記載典章制度、政策法令、行為規(guī)范、信息媒體以及文學藝術而融人文化的范疇。稅收文化是政府和公民構成的特殊禮會群體在公共產品再生產中所形成的具有穩(wěn)定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及其引導的稅收行為系統(tǒng)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總和,是文化的一個特殊層面:一、中西方稅收文化的差異(一)中國稅收文化的早熟性和連續(xù)性與西萬稅收文化截然不同中圍的稅收制度及稅收文化發(fā)展得比較,隨著中華民族的第一個國家夏朝
3、的建立,為滿足國家機器運轉需要的賦稅也隨著出現(xiàn)了。由于生產力水平的限制,最初的稅收形式是貢獻實物的“貢”、為國家服勞役的“助”和勞役稅與比例稅并行的“徹”。后來,鐵器取代青銅器被廣泛運用于農業(yè)生產,這使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個體小生產成為可能,于是先秦農耕社會實行的“井田制”土地制度開始瓦解。同時,諸侯國之間頻繁的征戰(zhàn)和統(tǒng)治集團漫無節(jié)制的奢侈浪費,造成了El益沉重的財政壓力。于是,產生了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新形式“初稅畝”,即實行履畝而稅的新稅
4、制,擴大了征稅范嗣,增加了財政收入。至此,中國的傳統(tǒng)稅制從名稱到主要內容都基本定型。其后漫長的幾千年中,傳統(tǒng)稅收的根本制度和主要精神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與中華文明的早熟性、連續(xù)性相比,歐亞大陸另一端完全是另一種情形。歐洲各民族國家,是中古晚期直至近代才逐漸形成的這就使其稅收文化傳統(tǒng)的形成晚了很多。但這些國家在封建社會形成后,又較早地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橫跨農業(yè)與工業(yè)兩個文明形態(tài),自然表現(xiàn)出不同于我國的獨特的文化面貌。由此可見,中國的稅收
5、文化和稅收制度發(fā)展較早,同時在歷史的變遷中沒有大的改變,體現(xiàn)了一種固化性,這種固化性是和不變的封建社會體制相聯(lián)系的。西方稅收文化雖然發(fā)展較中國晚但求思求變的精神值得贊揚,當人們對納稅不堪重負時,其反抗的目標不是中國的改朝換代,鞏同封建制度,而是通過制度的改進,把民眾在稅爭到的權力鞏陶下來,這樣就有了發(fā)展、有了進步。(二)權力本位與權利本位的差異從董仲舒的“天人理論”主張以君權神授的形式肯定皇權至上以后,新儒學就取代了黃老之。叮見儒家主張
6、君主有自身的權力來控制自己的臣民,“普犬之下,莫非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的思想體現(xiàn)了一種權力本位的思想,使得稅收成為人民的義務,只是因為君豐的權威使得人民不得不納稅,同時導致征收賦稅德的隨意性加大,人們納稅意識低下,對賦稅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產生暴力對抗剝削階級往往以賦稅為名進行橫征暴斂,并大肆揮霍,用之無度。這與西方注重現(xiàn)實生命的人文精神形成鮮明對比西方憲政制度主張納稅人自己的財產權利,從而要求限制國乇的征稅權力。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權
7、利本位的稅收文化,在權利本位的社會文化中,你向他人主張自t2的權利,他人就向你主張他人的權利。折衷妥達成協(xié)議,從而取得權利與義務的均衡。人民有權要求政府提供與稅款相塒稱的公共產品,有權問稅款用向和使用者(i)人治思想與法治思想的差異中國儒家講究的是人治,以人為本,從人的德性走向政治上的德治。他們認為管理者若能出以公心,通過“修己”以“安人”,以教育的手段使管理系統(tǒng)“下同欲”,萬眾一心,達到“不管之管”,“無為而治”。深植于這種文化土壤的
8、傳統(tǒng)管理思想認為,“禮”、“法”是合一的,“德”、“禮”享有崇高的地位,以禮入法,司法行政職能不分。這種所謂的“德主刑輔”的方式強調禮會秩序的維持主要依靠道德教化,法定的刑罰只是一種輔助I具。導致了面子、人情和關系成為引導人們待人處世的一個普遍規(guī)則,形成了行政命令式的官僚型法律和人冶相結合的國家治理特色。在許多領域,關系的力量大于法律的力量。情理的認同優(yōu)于依[作者簡介]王飛,東北財經(jīng)大學財稅學院研究生;王娟,東北財經(jīng)大學財稅學院研究生。
9、維普資訊【文化】一iA法行事的規(guī)則。與中國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知識走在道德前面。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求助于宗教,行為約束求助于法律。一切觸犯社會的不良行為都會使行為人產生罪惡感。同時好的行為是一種內化的信念,惡行要受到法律的懲處。在治稅思想上,西方國家確立以稅法定義主義為普遍原則。稅收的征收和繳納必須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進行,沒有法律依據(jù),國家就不能征稅,任何人亦不能被要求納稅。西方人認為知法懂法守法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有較強的納稅意
10、識,形成良好的納稅氛圍。二、我國稅收文化的建設構想對中西方稅收文化進行一番比較,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它不僅有學術、理論價值,而且還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作為現(xiàn)實國情之一的傳統(tǒng)稅收文化對我們的影響,有助于改進稅收工作,為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經(jīng)過以上的初步討論,筆者認為中國稅收文化反映了傳統(tǒng)中國宗法社會的性質,而西方稅收文化卻順應或促進了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今天稅收體制改革,稅收法律完善,都要以吸納人類稅收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為起點,并立足于其上。(一)
11、引入“稅收價格論”,轉變稅收理念瑞典學者林達爾提出的“稅收價格論”,將稅收理解為公共物品的價格,公共物品的總量與個人支付稅額都與公共物品的效用有關。此理論清楚地解釋了人們必須納稅的原因:人們實在為自己納稅,而不是為政府納稅。人們納稅是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而不能將目光盯在自己可支配收入的直接減少上。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此理論肯定了政府征稅的正當性與合理性,指出了人們納稅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利于人們克服對稅收的抵觸心理,對于改變目前我國稅
12、收工作的被動狀態(tài)將產生巨大作用。既然稅收成為公共物品的價格,那么,只有當不損害購買者利益時,價格支付行為才會發(fā)生。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提供與此價格相對稱的公共物品。作為公共物品提供者的政府,對已經(jīng)取得的稅收的用途如何,安排在什么支出項目上,安排多少等等,其決定權應屬于作為價格致富者的納稅人。社會公眾應該決定其繳納稅款的用途,這樣才能確保政府支出嚴格遵循市場和公民的根本意愿,同時這為形成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新型征納關系奠定了理論基礎。政府本著為納
13、稅人服務的征稅理念征稅,并接受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這樣既能充分體現(xiàn)納稅人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又通過監(jiān)督有效地克服我國稅收實踐和政府行為中的低效、浪費和腐敗現(xiàn)象。(二)擺正征納雙方的地位,真正使納稅人擁有權利從稅收關系上看,納稅人應該是主體,政府應該是公仆。公民有對國家政府繳納稅款的義務和責任,國家政府也有將稅款再分配到國防、科技、教育、公共福利等公共事業(yè)的權利和責任。納稅人繳納稅款,同時也就購買到了監(jiān)督政府再分配稅款的權利。兩者互為配合協(xié)作,
14、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全、幸福、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中,社會也才可能穩(wěn)定有序地向前發(fā)展。中國稅收除了稅制需要穩(wěn)妥的改造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體制改革改變納稅人身份被遮蔽的狀況和主仆顛倒的關系格局。充實納稅人權利,改變權利與義務的非對稱狀態(tài)。誠然,我國稅收法律關系包括了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內容,但是同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們對于納稅人權利的意識非常淡漠,在宣傳中往往過多地強調納稅義務,而忽視納稅人權利的宣傳。同時,必須建立起完備的稅務信息公開披露機制,定期
15、公布稅收資料,特別是稅款的使用方向,以獲取公眾和納稅人的信賴。(三)加強稅收法治建設首先嚴格依法治稅,杜絕對稅收違法的彈性處理在中國,重人情、講面子、拉關系的文化氛同導致法律的乏力,導致違法處罰的預期成本降低,從而出現(xiàn)普遍的偷漏稅現(xiàn)象,以致法不責眾。被處罰的案件屬偶然和特殊,不被發(fā)現(xiàn)和處罰反而成了一般和常態(tài),這又反過來助長了僥幸心理。對此,政府必須依法征稅,依法行政。在優(yōu)化服務之外,對稅收違法行為要通過嚴查重罰維護稅收秩序。懲罰應有威懾
16、力,要改變過去重查輕罰的傾向,加大處罰的力度,通過增大違規(guī)成本警示潛在的違規(guī)者,使其不敢輕易違規(guī)。其次,在稅收立法上必須堅持稅收法定主義的原則。我國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稅收法律條例規(guī)章等,都是以授權立法的形式出現(xiàn),盡管這些授權立法出現(xiàn)的法律文書,能夠較迅速的滿足稅收征管工作的實際需要,但這只是一種暫時的過渡性安排,不能因此成為某種慣例而長期存在。由行政部門與授權立法的形式制定規(guī)則,然后再有自己執(zhí)法,就象通常所說的“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
17、在任何圊家都很難做到保證立法與執(zhí)法的公正,從長遠看,它不利于我國的法制建設。第三,適時制定稅收基本法。稅收基本法是稅收的一般性規(guī)范,它是稅法領域內的“憲法性法律”,它是稅法體系的主體和核心,用以統(tǒng)領、約束、指導、協(xié)調各單行稅法、法規(guī),具體有僅次于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日前我國尚未有一部稅收基本法,使稅收征管缺少高層次的法律保障。沒有一部基本法作為稅收立法的指導和規(guī)范,就很難形成一套完備的、相互銜接的、規(guī)范的稅收法律體系。囚此要盡快的
18、研究制定稅收基本法,把稅收的泣法原則、稅權劃分、立法程序、稅收管轄原則、納稅人權利和義務、稅法要素等等用法律形式明確下來,逐步建起以稅收基本法為主導,以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為兩翼的位一體的、完備的稅收法律體系。一責任編輯:丁稚參考文獻:1陳光焱中國賦稅發(fā)展研究(M3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19962許建國,蔣曉蕙西方稅收思想[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19963羅曉林國外稅收理論與制度[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4余大慶,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稅收文化創(chuàng)新——以J市國稅局稅收文化建設為例.pdf
- 我國稅收文化建設研究:國際視野與中國情懷.pdf
- 中西方傳統(tǒng)稅收文化比較
- 培養(yǎng)進步的稅收文化
- 稅收文化模型研究分析及其借鑒.pdf
- 江西省地稅系統(tǒng)稅收文化建設的理論思考與對策.pdf
- 福清稅收文化調查研究——以福清市國稅局為例.pdf
- 中西酒文化差異
- 地稅局貫徹落實2022年稅收文化推進會情況的報告
- 地稅局貫徹落實2022年稅收文化推進會情況的報告
-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 中西方禮儀文化差異
- 中西方文化差異
- 中西方數(shù)字文化差異研究
- 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原因
- 論中西方電影文化差異
- 中西方文化差異論文
-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研究.pdf
- 淺談中西方文化差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