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分類號:K203 學校單位代碼:10446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 文明對話與中國文化 文明對話與中國文化 —— ——以“文明對話與儒學三期發(fā)展”為中心的考察 以“文明對話與儒學三期發(fā)展”為中心的考察 研 究 生 姓 名:鄭治文 學 科 、 專 業(yè):歷史學專門史 研 究 方 向:中國儒學史 導師姓名、職稱:傅永聚 教授 論 文 完
2、成 時 間:2013 年 4 月 摘要 摘要 所謂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合轉換不僅表現在社會政治領域,中國文化發(fā)展進程中也常常呈現這樣的周期性“規(guī)律” 。西周文化維新, “郁郁乎文哉” ,元典創(chuàng)制,禮樂昌明,學在官府,道術為一;春秋戰(zhàn)國禮壞樂崩, “道術將為天下裂” ,儒墨道法,諸子蜂起,百家之學,異彩紛呈;秦漢一統(tǒng)多元歸儒, “罷黜百家,表彰六經” ,綜羅百家,整合諸子,子學和合,化生儒術;魏晉南朝國家紛亂, “儒者
3、之風益衰” ,綱常崩壞,儒學式微,儒玄道佛,三教紛爭。中唐以降三教和合, “三教于是乎可一矣” ,禪宗崛起,理學建構,全真勃興,文化圓融??梢?,文化的分合轉化不是簡單機械的宿命循環(huán),乃是文化發(fā)展的內在動因使然。文化之“合” ,不是簡單相加,量的變化;而是有機整合,質的飛躍,是在文化爭鳴與對話中調適整合各文化要素,和合化生為新的文化模態(tài)。 我們探討“文明對話與中國文化”這一主題,就是要以文明對話作為一后設性的詮釋視域去反觀中國
4、文化發(fā)展轉進之歷程,在回溯的基礎上作一番積極的前瞻。也即以對話性為主線,回顧中國文化的“過去” ,展望其發(fā)展未來。具體說來,就是由“文明對話”的視域切入,探求中國文化“分合轉換”的規(guī)律,追問其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動力,揭示文明對話與儒學前兩期發(fā)展的密切關聯,以期對當今“文明對話與儒學第三期發(fā)展”的現實課題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鑒和指引。 我們將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轉進概括為子學時代的文明對話與三教時代的文明對話兩大階段。 在子學時代的文明對話中,
5、中國學術主潮經歷了由子學向經學的推進, 在與墨、道、法等諸家的對話爭鳴中,儒學第一期發(fā)展得以完成。在三教時代的文明對話中,中國學術主潮呈現了由經學而玄學、由玄學而佛學、由佛學而新儒學的轉型,在與釋道兩家的對話中,儒學第二期發(fā)展得以完成。這是我們回溯中國古代兩大階段的文明對話所得出的基本結論。當然,回溯并非我們的研究目的所在,回溯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谏鲜鲈O想,我們提出“對話的儒學與儒學的對話”的論說:所謂“對話的儒學”是對儒教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明對話與中國文化——以“文明對話與儒學三期發(fā)展”為中心的考察.pdf
- 10503.文明對話與中國文化——以“文明對話與儒學三期發(fā)展”為中心的考察(1)
- 成中英儒學與文明對話理論研究——以耶儒對話為中心
- 成中英儒學與文明對話理論研究——以耶儒對話為中心.pdf
- 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
- 試析文明對話與當代中國哲學建設
- 交往與對話——文明、宗教沖突的解決途徑
- 立足文本,與文學史對話――評欒梅健的《前工業(yè)文明與中國文學》
- 交往與對話——文明、宗教沖突的解決途徑.pdf
- 帕慕克小說中的文明沖突與對話
- 日語教學中的文化大綱——以中國文化要素為中心.pdf
- 漢字與中國文化
- 毛筆與中國文化
- 易經與中國文化
- 中國文化特色詞語的異化翻譯——以中國英語為中心.pdf
- 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
- 中國文化中心文化講座
- 試論兩種文明發(fā)生的自然原因與當前中國文化的改造.pdf
- 杜維明“文明對話”理念述評.pdf
- 盆菜與中國文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