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臨床上,有相當比例慢性氣道疾病患者同時具有哮喘和慢阻肺的特點。2014年,GINA與GOLD科學委員會共同發(fā)布了“慢性氣流受限疾病的診斷哮喘、慢阻肺和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ASTHMACOPDOVERLAPSYNDROME,簡稱ACOS)”的有關內容,ACOS的概念在GINA和GOLD中被正式提出。然而,在GINA和GOLD的文件中并沒有給出ACOS定義,而僅對ACOS進行了臨床描述。迄今ACOS尚無明確的診斷標準。在ACOS診斷的臨床實踐中,如果基于詳細的病史、查體,加之具有鑒別哮喘和慢阻肺效能的客觀指標,將非常有利于ACOS的診斷。哮喘和慢阻肺具有不同的病理改變,慢阻肺的病理改變同時具有氣道病變和肺組織病變(氣腫),而哮喘患者的病理改變主要位于支氣管,多無肺組織氣腫病變。肺氣腫病變進而導致哮喘和慢阻肺在呼氣氣流受限病理生理機制上的差別,哮喘主要為氣道阻塞,而慢阻肺還同時存在氣道塌陷。對于已經明確診斷哮喘的患者,當客觀指標證明其肺組織存在肺氣腫的病理改變,提示患者可能合并存在慢阻肺,患者ACOS的診斷有望確立。胸部定量CT肺氣腫指數EMPHYSEMAINDEX,EI可對肺氣腫病變進行無創(chuàng)、重復的定量評估。肺氣腫導致肺組織對小氣道的支撐和牽拉作用喪失,用力呼氣時氣道塌陷,最大呼氣流速容量曲線MAXIMALEXPIRATYFLOWVOLUMECURVE,MEFV曲線下降支呈典型的凹陷性下降,呈現(xiàn)一個銳利的夾角,稱為“氣道塌陷角”ANGLEOFCOLLAPSE,AC,有研究認為銳利的AC是肺氣腫病變存在的標志。本研究試圖通過較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探討定量胸部定量CT“肺氣腫指數”和肺功能MEFV曲線的“氣道塌陷角”在ACOS診斷中的意義。研究分為以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胸部定量CT“肺氣腫指數”在ACOS診斷中的價值目的測定并比較哮喘與慢阻肺患者胸部定量CT肺氣腫指數EMPHYSEMAINDEX,簡稱EI,探討其在ACOS診斷中的意義。方法橫斷面病例對照研究,納入哮喘穩(wěn)定期患者151例,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125例,健康對照128例。各組均予病史采集,肺通氣功能、吸氣相胸部HRCT檢查。胸部CT采集1MM層厚的DICOM數據,用AIRWAYINSPECT軟件測量%LAA950(即肺氣腫指數)對比三組EI以健康對照EI平均值3個標準差劃定高%LAA950的界值,將哮喘組患者分為高EI組和低EI組分析、歸納兩組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和肺功能特點。結果1哮喘患者EI為619±679%,顯著高于健康對照(279±237%,P<001),顯著低于慢阻肺患者(1584±1190%,P<001)2以健康對照組EI的平均值加3個標準差即EI99%為界值,212%31151的哮喘患者存在高EI3高EI哮喘患者與低EI哮喘患者患者相比,吸煙史更長、年齡更大、氣流受限更嚴重、上肺為主型肺氣腫分布更多(P值均<005)高EI哮喘患者與慢阻肺患者相比,性別比例、BMI、吸煙史、FEV10%、肺氣腫分布類型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均>005)。結論1以EI99%為界值識別出的高EI的哮喘患者具有與慢阻肺患者相似的臨床特點,符合ACOS的診斷。2定量CT肺氣腫指數有望成為ACOS的診斷條件之一。第二部分肺功能MEFV曲線的“氣道塌陷角”計算機定量評估在ACOS診斷中意義目的研究肺功能MEFV曲線“氣道塌陷角”(ANGLEOFCOLLAPSE,AC)與肺氣腫的關系,從而探討AC對于ACOS診斷的價值。方法橫斷面病例對照研究,納入哮喘患者151例,慢阻肺患者125例,正常對照392例哮喘組和慢阻肺組給予肺通氣功能檢查和胸部吸氣相HRCT檢查,健康對照組進行肺通氣功能檢查。采用CURVESNAP和MATLAB軟件對三組的MEFV曲線的氣道塌陷角進行定量分析采用AIRWAYINSPECT軟件測量肺氣腫指數(%LAA950)探討AC與肺氣腫指數的相關性對比高EI和低EI氣流受限患者AC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分析AC及其他肺功能指標對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患者高EI的診斷能力,并在哮喘患者中驗證AC對ACOS的診斷能力。結果1哮喘組AC為14545±1323顯著高于慢阻肺組(13067±1401P<001),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2慢性氣道疾病患者中,AC與胸部定量CT肺氣腫指數呈顯著負相關(R067P<0001),高EI氣流受限患者AC顯著低于低EI氣流受限患者13521±1104VS14520±836P<0001。03AC診斷高EI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97AC對高EI的診斷效能明顯優(yōu)于FEV10%、FVC%、VC%等肺功能指標。AC判斷高EI的最佳界值為12919°,以AC≤12919°判斷哮喘患者中高EI患者的敏感性為6563%,特異性為9664%。結論1AC與胸部定量CT肺氣腫指數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以AC≤12919°為標準診斷高EI哮喘患者的敏感性為6563%,特異性為9664%2MEFV曲線氣道塌陷角的定量測量可能成為肺氣腫診斷的替代指標,從而有助于ACOS診斷。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51
大?。?2.61(MB)
子文件數:
-
簡介:背景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及多排螺旋CT影像技術的進步,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孤立性肺結節(jié)(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和磨玻璃影(GROUNDGLASSOPACITY,GGO)越來越多。但是,僅從影像學的角度分析,很難判斷病灶的良惡性。提高惡性腫瘤生存率的關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那么盡早做出準確的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臨床上的重點和難點。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THACOSCOPICSURGERY,VATS)以其微創(chuàng)、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是肺小結節(jié)活檢的首選方法。部分SPN和GGO由于體積較小,質地較軟,以及距離胸膜表面較遠等特點,術中難以直接看到或觸摸到病灶,這就為準確的切除病灶帶來了難題。為此一些學者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對肺小結節(jié)進行定位,每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我科于2012年首先開展了使用醫(yī)用膠對肺小結節(jié)定位的臨床應用,該方法操作簡便,安全有效,定位效果顯著,陸續(xù)其他單位也進行了相關報道,查詢資料發(fā)現(xiàn),目前使用醫(yī)用膠進行肺小結節(jié)的定位并沒有具體的標準(包括注膠的劑量和注膠速度等)。為了使注射醫(yī)用膠定位肺小結節(jié)的操作更加規(guī)范,使其便于推廣和應用,我們進行了動物實驗,探索出了較為合適注膠劑量和速度。并將該方法與同樣操作簡便的注射亞甲藍定位肺小結節(jié)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選擇出較為簡便、有效的定位方法,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方法連續(xù)收集40例肺部小結節(jié)患者(共41處病變),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將其分入到醫(yī)用膠組和亞甲藍組,比較兩種方法在穿刺定位用時、有效定位率、手術切除病變用時和并發(fā)癥等方面的差異。結果在CT引導下將醫(yī)用膠和亞甲藍注射至病灶附近正常肺組織。醫(yī)用膠組定位用時(77±12)MIN,定位后手術切除病變用時(173±24)MIN,全部胸腔鏡下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胸病例,定位成功率100%。亞甲藍組定位用時(79±11)MIN,定位后手術切除病變用時(241±49)MIN。亞甲藍組19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胸腔鏡手術中無法通過手指觸摸確定結節(jié)的位置,其中2例依據術前CT影像資料大致確定結節(jié)的位置后進行肺楔形切除,在切除肺組織中找到了病灶,另外2例患者肺楔形切除后未發(fā)現(xiàn)病灶,最終中轉開胸探查病灶,亞甲藍組胸腔鏡下完成手術17例,定位失敗4例,定位成功率789。醫(yī)用膠組在定位用時與亞甲藍組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用膠組在手術切除病變用時與亞甲藍組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用膠組在手術定位成功率與亞甲藍組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定位后醫(yī)用膠組出現(xiàn)刺激性干咳6例(286),無癥狀氣胸1例(48),無出血、咯血。亞甲藍組出現(xiàn)刺激性干咳2例(105),無癥狀氣胸4例(211),少量出血1例(53),無咯血。兩組并發(fā)癥對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全部病變中,SPN27例,GGO14例。全部患者術后病理結果肺腺癌30例(其中原位癌11例),轉移癌3例,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AAH)2例,良性結節(jié)6例。結論注射醫(yī)用膠用于肺部小結節(jié)胸腔鏡手術定位是一種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44
大小: 1.17(MB)
子文件數:
-
簡介:1背景及目的近年,創(chuàng)傷已經成為社會公共衛(wèi)生關注的焦點,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每年死于創(chuàng)傷的人數達40萬。汕大醫(yī)附二院位于潮汕地區(qū)澄海、潮安等多地交界處,毗鄰福建、江西,靠近汕汾、廣汕高速干道,承擔著潮汕地區(qū)乃至粵東地區(qū)的創(chuàng)傷醫(yī)療急救,是潮汕地區(qū)重要的醫(yī)療急救、綜合性三級醫(yī)院。其復雜性,動態(tài)性,流動性往往更容易導致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另外,汕頭人口基數大,人多地少,交通較擁擠,交通事故創(chuàng)傷頻發(fā)。因此,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醫(yī)院的急診醫(yī)療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急性顱腦損傷的快速診斷上,CT檢查具有很高的價值,隨診醫(yī)療技術發(fā)展,臨床診療對輔助檢查依賴性越來越高,這或可能導致CT檢查的濫用。本文通過回顧分析我院20102014年急診外科顱腦CT檢查應用的現(xiàn)況及趨勢,探討其結果陽性率的變化趨勢,分析可能導陽性率偏低的原因,這或將有助于臨床醫(yī)師更合理接診顱腦損傷患者,有助于醫(yī)院更合理配置醫(yī)院急救醫(yī)療資源。2資料與方法21數據收集從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網絡中心醫(yī)療信息系統(tǒng)中收集我院急診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急診所有的CT檢查數據,共40736個患者,46319例次CT檢查,33137例次顱腦CT,已剔除CT檢查記錄不完整數據372例次。所有急診CT檢查均為CT平掃,無CT增強或者CT血管成像(CTA)檢查。所有患者的顱腦CT檢查結果均由具有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資質認證的CT影像專科醫(yī)師進行報告。所有CT檢查結果數據資料均由經過培訓的專員進行整理、繪制圖表。內容包括主訴(致傷機制)、患者性別、年齡、顱腦CT檢查的時間、部位以及CT檢查結果。22結果評估根據人體解剖學部位,將CT檢查部位分為頭顱、脊柱、胸部、腹部(上、中、下腹部)、骨盆、四肢、其他部位CT。根據顱腦CT檢查結果,參考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2版外科學,定義陽性檢查結果為包含以下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結果顱骨骨折、腦挫裂傷、顱內血腫(包括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其他歸類為陰性檢查結果。23數據分析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構成比用卡方檢驗,P3結果20102014年我院急診外科CT檢查總數呈逐步增長趨勢,每年急診外科所有的CT檢查中顱腦CT占最大比例,其數量近5年增長了2775%,每年平均增長556。在急診外科所有顱腦CT檢查中,在性別分布上,男性患者較女性患者多;在年齡分布上,青壯年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TBI)患者最多,其次為老年、中年、青少年;在受傷機制上,交通事故為主要的致傷因素,其次為墜落傷、暴力傷、其他。然而,每年急診外科顱腦CT檢查結果陽性率持續(xù)在較低水平,5年平均陽性率為1358,呈相對下降趨勢(P4結論近年我院急診外科顱腦CT檢查結果陽性率持續(xù)在較低水平,呈相對下降趨勢,存在一定過度使用的情況。其結果陽性率與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因素有關??赡艿挠绊懸蛩嘏c醫(yī)患雙方、醫(yī)院制度、醫(yī)療環(huán)境有關。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44
大?。?1.66(MB)
子文件數:
-
簡介:目的展示一種CT圖像后處理技術,并三維評估我科10多年來喉氣管狹窄患者的狹窄長度、程度及相關位置。方法1、回顧性的收集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我科治療喉氣管狹窄35例病人與同時期20例正常人喉部的CT數據,利用MIMICS軟件三維重建喉氣管腔模型并提取模型中心曲線,獲得測量垂直于中心曲線的管腔截面積,繪制成線圖。其中正常人的數據制成標準的氣道截面積曲線,喉氣管狹窄患者制成個人的氣道截面積曲線,兩者對比。選取正常人甲狀軟骨上切跡、聲門、甲狀軟骨下、環(huán)狀軟骨下、胸骨上切跡平面的面積與甲狀軟骨下緣至胸骨上切跡的長度,比較MIMICS軟件中心曲線測量方法與我院CT工作站ADVENTAGEWKSTATION三維重建測量值的差異。2、沿中心曲線測量氣道的狹窄長度與面積,與ADVENTAGEWKSTATION三維重建測量結果比較,將比較的差值與狹窄部位、與甲狀軟骨下緣、胸骨上切跡的距離、狹窄段的中心曲線的曲率、曲線與水平面、豎直平面的夾角等15個相關因數進行多因素相關分析,差異性指標作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3、測量佩戴氣管套管的患者與未戴氣管套管的患者氣管前傾的角度與偏斜的角度有無差異4、前瞻性的測量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得喉氣管狹窄術中標本的實際狹窄長度和面積,與中心曲線的測量值、CT三維重建報告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配對T檢驗分析正常組甲狀軟骨切跡、聲門、甲狀軟骨下緣、環(huán)狀軟骨下緣、胸骨上切跡平面的面積與甲狀軟骨下緣至胸骨上切跡的長度的中心曲線測量及ADVENTAGEWKSTATION結果存在差異P<005。同樣,單純狹窄組最小狹窄面積、狹窄長度、氣管切開組的狹窄長度的兩種測量方法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P002、P0012多因數線性回歸模型結果顯示上述兩種方法測量長度的差異與中心區(qū)線狹窄長度及ADVENTAGEWKSTATION測量狹窄長度P<0001,CT層厚P0002有關。而中心曲線測量與ADVENTAGEWKSTATION測量最小面積差異與中心區(qū)線所測最小狹窄面積及CT測量最小狹窄面積有關P<0001、氣管前傾角度P0003有關。對比術中標本,中心曲線比CT工作站ADVENTAGEWKSTATION三維重建準確,且長度與標本差值不足05MM。佩戴氣管套管的患者與未戴氣管套管的患者氣管前傾的角度存在差異P001結論三維重建的氣管中心曲線能精確的測量喉氣管狹窄的程度及病變部位,有助于病變的精準定位。男女喉氣管氣道面積和形態(tài)不同。佩戴氣管套管可氣管前傾,與水平面的夾角減少。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66
大?。?3.31(MB)
子文件數:
-
簡介:目的通過能譜CT研究肝硬化門脈高壓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并與胃鏡下食管靜脈曲張EV程度進行比較,探討能譜CT能否評估食管靜脈曲張程度以及預測出血風險,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參考價值。方法⑴對91例肝硬化患者行能譜CT檢查,分別記錄動脈期、靜脈期肝左葉、肝右葉、尾狀葉,脾臟,腹主動脈、門靜脈、胃左靜脈碘基值,同時將其按照肝功能分級分為CHILDA級,CHILDB級,CHILDC級,比較這三組之間能譜CT參數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⑵對42名肝硬化患者分別進行能譜CT掃描以及胃鏡檢查,對所有患者分別記錄動脈期、靜脈期肝左、右、尾狀葉,腹主動脈、門靜脈、胃左靜脈碘基值以及胃鏡下EV程度。胃鏡下無、輕度EGV為曲張非嚴重組,中、重度EV為曲張嚴重組。比較胃鏡下EGV不同組別之間動靜脈期標準化碘濃度(NICLIVERAPPVP),胃左靜脈指數(LGI)差異。同時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以及曲線下的面積(AUC)評估嚴重EGV的診斷效能。⑶對影響肝硬化門脈高壓的出血風險因素進行篩選,將91例肝硬化患者的性別、年齡、肝功能分級以及能譜CT參數作為變量,對其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找出肝硬化門脈高壓出血的危險因素,評估肝硬化患者出血風險,減少頻繁的胃鏡隨訪,對其進行早期干預治療降低死亡率。結果①NICLIVERAPICRATIONLSA在三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CHIDC的NICLIVERAP較CHILDA、B級的高(P結論⑴能譜CT碘基值可以用來反映肝硬化門脈高壓的血流動力學改變。⑵能譜CT胃左靜脈指數LGI可以用來評估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⑶能譜CT胃左靜脈指數LGI,年齡為肝硬化門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危險因素,能譜CT可以作為一種簡便快捷的方式來評估肝硬化出血風險,從而減少頻繁的胃鏡隨訪。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54
大小: 1.31(MB)
子文件數:
-
簡介:研究背景多發(fā)性大動脈炎(TAKAYASU’SARTERITIS,TA)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肉芽腫性動脈炎,血管壁的炎性進程會造成管壁的增厚、狹窄、閉塞及擴張動脈瘤形成。TA好發(fā)于青年女性,病變主要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動脈、冠狀動脈。無脈期前的疾病早期,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如發(fā)熱、心慌、肌肉痛、疲勞等;癥狀出現(xiàn)后的數月或數年,受累動脈出現(xiàn)狹窄時可表現(xiàn)為外周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管雜音、間歇性跛行等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到目前為止,大動脈炎的診斷和分類標準并不能全面的反映TA的受累情況,且每種影像學檢查都有其各自的限度及優(yōu)勢。尋找到一種方便、快捷、全面的檢出TA受累范圍及程度的檢查方法具有很大的臨床實用價值。鑒于雙源CT超快速的掃描速度及低劑量新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本研究擬采用雙源CT對TA患者行全身動脈一次性低劑量CTA掃描,評價輻射劑量及圖像質量的可行性,并全面了解TA全身動脈尤其是外周動脈的受累情況,以期為臨床全面診斷及治療TA提供重要的解剖信息和影像學依據。目前國內外未見有相同的研究報道。目的采用全身動脈一次性低劑量CTA成像,檢出大動脈炎全身動脈受累情況,為臨床全面診斷及治療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方法對97例臨床可疑大動脈炎欲行主動脈和頸動脈CTA成像的患者,給予一次性全身動脈雙源CT低劑量CTA掃描。掃描范圍頭頂腳踝;掃描參數管電壓80KV,參考管電流300MAS,采用自動管電流調控技術。記錄每例患者的容積CT劑量指數(CTDIVOL)及劑量長度乘積(DLP)。所有病例均分別對頭、頸、胸、腹部動脈和上肢動脈、下肢大、小腿動脈行主觀圖像質量評價,并選取大腦中動脈、頸總動脈、主動脈弓、肱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髂總動脈、股動脈、腘動脈及脛后動脈進行客觀圖像質量評價,同時統(tǒng)計全身各部位動脈血管的受累情況及病變的CT表現(xiàn)。結果經臨床和CTA證實大動脈炎患者共80例。患者的平均CTDIVOL為25±08MGY,平均DLP為4023±903MGYCM。不同掃描部位中,頸、胸、腹和大腿動脈的主觀圖像質量計分最高,滿足診斷率均為100%,其次是上肢動脈,滿足診斷率為95,顱內及小腿動脈的圖像質量評分最低且分值接近,滿足診斷率分別為65和61??陀^圖像質量評價結果顯示,髂總動脈的CNR及SNR最高,其次分別為頸總動脈、股動脈、腘動脈、主動脈弓、胸主動脈、肱動脈和腹主動脈,大腦中動脈及脛后動脈的分值最低。額外檢出的顱內動脈、上肢動脈及下肢動脈受累百分比分別為57、54、36,共計111支,占所有受累動脈的147。TA的CT表現(xiàn)分為管腔改變和管壁改變,管腔改變包括管腔狹窄、閉塞接近閉塞、擴張動脈瘤形成及狹窄合并擴張,管壁改變包括管壁增厚及管壁鈣化。研究還額外發(fā)現(xiàn)了563的TA患者并發(fā)胸部異常改變,包括胸膜下滲出、胸膜下微小動靜脈擴張、肋間軟組織腫脹增厚及肋間動脈擴張迂曲等,間接反應TA在肺內及胸廓的微小炎性反應性改變。結論本研究首次證實了TA患者行一次性全身動脈低劑量CTA成像的可行性,該檢查方法對顱內動脈、四肢動脈及胸部受累的額外檢出彌補了TA診斷分類標準及常規(guī)臨床分型的不足,為TA的全面診斷及治療提供了有價值的解剖信息及影像學依據。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72
大?。?3.89(MB)
子文件數:
-
簡介:分類號____________密級______________UDC____________單位代碼______________碩士學位論文論文題目雙能CT檢測高尿酸血癥患兒足踝部位尿酸鹽結晶臨床研究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專業(yè)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導教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文提交日期2016年04月15日孫楠116461311101030兒科學醫(yī)學院狄亞珍610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盡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fā)表或撰寫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寧波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所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做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了謝意。若有不實之處,本人愿意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簽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關于論文使用授權的聲明關于論文使用授權的聲明本人完全了解寧波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學校有權保留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學??梢怨颊撐牡娜炕虿糠謨热荩梢圆捎糜坝?、縮印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論文。(保密的論文在解密后應遵循此規(guī)定)(保密的論文在解密后應遵循此規(guī)定)簽名___________導師簽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45
大?。?0.96(MB)
子文件數:
-
簡介:研究目的探討頭顱移動CT在神經重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方法1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使用移動CT掃描儀對連續(xù)收治入住NICU的388名神經重癥患者行頭顱移動CT平掃,其中顱腦損傷75例,腦腫瘤155例,腦血管病119例,其他39例,共連續(xù)完成1000例次頭顱移動CT掃描;根據病史和護理記錄以及移動CT工作站保存的CT掃描影像學資料對我院NICU內連續(xù)進行的1000次頭顱移動CT平掃進行研究分析,以探討移動CT掃描在神經重癥患者中的可行性、實用性、安全性等。2對我院NICU內26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在受傷24小時之內進行頭顱移動CT灌注掃描(CTP)和頭顱CT平掃,并在5天后復查頭顱CT平掃。對移動CT所獲得的腦血流量(CBF)圖像、腦血容量CBV圖像及平均轉運時間(MTT)圖像進行分析研究,并通過將CTP圖像與同時期和傷后5天所獲得的CT平掃進行比較,探討CTP對早期重型腦外傷患者腦血流灌注情況的評估能力。研究結果1進行一次移動CT掃描所需的時間為(80±25)MIN,實際CT掃描所需時間為(25±06)MIN。200例接受1次移動CT掃描,87例接受2次移動CT掃描,34例接受3次移動CT掃描,67例接受3次以上的移動CT掃描,12例超過10次以上的移動CT掃描。每例患者在NICU內接受CT掃描檢查平均257次。移動CT影像學發(fā)現(xiàn)一般術后改變共420例次,顱內出血共170例次,腦梗死共98例次,腦積水共84例次,腦水腫共106例次,顱內占位共95例次,其他發(fā)現(xiàn)共27例次。473例次(473)顯示陽性影像學發(fā)現(xiàn)(指需要立即干預的顱內病變如腫瘤殘余、術區(qū)出血、遲發(fā)血腫、急性腦積水和腦腫脹等)。沒有一個病人因移動CT圖像質量問題而被重新送到放射科CT室行CT檢查。2本研究包括26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平均年齡387±168歲,其中男性15人,女性11人,平均GCS63±19分。CT平掃主要表現(xiàn)為腦挫裂傷16例(62),主要表現(xiàn)為硬膜下外血腫7例(26),主要表現(xiàn)為彌漫性軸索損傷3例(12)。CTP平均在傷后(156±4)H進行。有16例(62)患者CTP圖像上灌注改變區(qū)域大于CT平掃上的病灶區(qū)域。其中7例(27)患者低灌注的程度達到了缺血水平,3例(12)患者通過CTP掃描發(fā)現(xiàn)了嚴重的腦灌注不足,盡管在同時進行的CT平掃上并沒有明顯的缺血梗死表現(xiàn)。根據CTP結果我們改變了此3例患者的治療策略,如補充血容量,加用升血壓藥物等。與同時進行的CT平掃相比,CTP與5天后的CT平掃結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研究結論1、移動CT可為NICU內神經重癥患者提供及時可靠的影像學診斷,為臨床干預提供有力依據,操作便捷,使用安全。2、缺血在TBI后早期即已存在,發(fā)生率較高,移動CT灌注掃描可在TBI早期對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情況做出較為準確的評估,指導臨床干預。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46
大小: 1.39(MB)
子文件數:
-
簡介:目的探討雙源CT雙能量虛擬平掃對上腹部病變的診斷價值及限度。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行上腹部CT平掃加增強的患者226例,其中男141例,女85例,年齡1587歲,平均(5099±1427)歲。所有患者均使用SIEMENSSOMATOMDEFINITIONFLASH雙源CT掃描儀完成掃描,常規(guī)平掃(CNC)采用單能模式(120KV350MAS),動脈期與門靜脈期均采用雙能模式(100KV230MAS和SN140KV178MAS),雙能模式生成的100KV、140KV及融合圖像以層厚15MM,重組間隔10MM進行薄層重建,之后將門脈期薄層數據調入工作站,啟動DUALENERGY軟件,選擇LIVERVNC應用程序,獲得虛擬平掃(VNC)圖像,調整VNC的窗寬、窗位,使之與CNC一致并保存。用3D軟件對保存的VNC數據進行層厚6MM、間隔6MM的圖像重組,獲得與CNC圖像窗寬、窗位及層厚、間距相同的最終VNC圖像。對比分析CNC和VNC圖像。由一位操作熟練的影像科住院醫(yī)師勾畫出ROI,測量相應臟器的CT值,背景噪聲(SD),并計算信噪比(SNR),記錄輻射劑量,并對兩組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分別由兩位有經驗的影像科主治醫(yī)師對二組平掃圖像進行圖像質量評分,利用秩和檢驗對評分結果進行比較。本組上腹部病變以常規(guī)平掃結合增強的影像診斷結果為標準分為良性腫瘤及腫瘤樣病變、惡性腫瘤、彌漫性病變、感染性病變、鈣化或結石、血管性病變、碘油沉積及其他病變等8種類型,分別記錄兩組平掃圖像檢出各種類型病變的數目,并對兩組結果進行卡方檢驗。結果VNC與CNC圖像質量評分分別為(402±074,442±0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ROI平均CT值VNC低于CNC(P005,VNC圖像其余ROI的SNR均低于CNCP005。雙能模式下的容積CT劑量指數(CTDIVOL)劑量長度乘積(DLP)及有效劑量(ED)分別為2276±168MGY、55498±8706MGYCM、832±131MSV均低于單能模式3730±315MGY、90562±19695MGYCM、1359±220MSV,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結論虛擬平掃對血管瘤、鈣化或結石的檢出低于常規(guī)平掃,對囊腫的檢出高于常規(guī)平掃,對上腹部其余病變的檢出無差異。VNC技術可減低CT檢查的輻射劑量,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49
大?。?2.93(MB)
子文件數:
-
簡介:分類號812密級公孟單位代碼LOLS9學號2Q蝗鰉Q2碩士學位論文臨床醫(yī)學碩士專業(yè)學位中文題目小兒急性腸套疊的CT影像學特點及診斷價值英文題目THECOMPUIEDTOMOGRAPHYFEATURESOFINTLLSSUSCEPTIONJNCHIIDREN論文作者壑蕉蕉指導教師魚垂監(jiān)鏨撞學科專業(yè)』L鹽盟堂完成時間;2Q生】2目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㈣㈣㈣㈣洲洲4|LILL㈣Y3267722中國醫(yī)科大學學位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本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論文中除加以標注的內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機構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為獲得其他學位而使用過的成果。對本研究提供貢獻的其他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進行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論文作者簽名趙苞鐫日期知F7年6月F日中國醫(yī)科大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意學校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學位論文的原件、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學位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中國醫(yī)科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學位論文。保密劃“√”,在年后解密適用本授權書。保密請在括號內論文作者簽名走冀海日期馴7月籮日藉蒜。案籮日日期切I/年‘月S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26
大?。?1.99(MB)
子文件數:
-
簡介:碩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題目鋇劑造影及鋇劑造影及CTCT動態(tài)監(jiān)測在食管癌放化療療效中的預測動態(tài)監(jiān)測在食管癌放化療療效中的預測價值價值英文題目英文題目PREDICTIVEVALUEOFSERIALBARIUMPREDICTIVEVALUEOFSERIALBARIUMESOPHAGOGRAPHYANDCTINEVALUATINGRESPONSEOFESOPHAGOGRAPHYANDCTINEVALUATINGRESPONSEOFPATIENTSWITHESOPHAGEALCARCINOMAUNDERGOINGPATIENTSWITHESOPHAGEALCARCINOMAUNDERGOINGCHEMORADIOTHERAPYCHEMORADIOTHERAPY姓名黃瑞虹學號200971010所在學院醫(yī)學院導師姓名李德銳教授專業(yè)腫瘤學(七年制臨床醫(yī)學)中文題目中文題目鋇劑造影及CT動態(tài)監(jiān)測在食管癌放化療療效中的預測價值英文題目英文題目PREDICTIVEVALUEOFSERIALBARIUMESOPHAGOGRAPHYANDCTINEVALUATINGRESPONSEOFPATIENTSWITHESOPHAGEALCARCINOMAUNDERGOINGCHEMORADIOTHERAPY專業(yè)業(yè)腫瘤學申請人申請人黃瑞虹導師師李德銳論文答辯委員成員論文答辯委員成員主席主席林志雄委員委員陳志堅謝良喜章耀鴻陳創(chuàng)珍林連興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 50
大?。?2.44(MB)
子文件數:
-
簡介:基于錐體束基于錐體束CTCT數據的西安地區(qū)恒牙列數據的西安地區(qū)恒牙列正常合三維顱頜面形態(tài)分析正常合三維顱頜面形態(tài)分析逯之瑤學號2872013407培養(yǎng)類別全日制學位類型專業(yè)學位一級學科專業(yè)類口腔醫(yī)學二級學科專業(yè)口腔正畸學研究方向三維頭影測量指導教師陳金武副教授(副主任醫(yī)師)培養(yǎng)單位第三附屬醫(yī)院二O一六年五月分類號R7835UDC61631密級公開第四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目錄縮略語表1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6前言10文獻回顧11正文21第一部分三維頭影測量標志點定位精確性和可靠性的研究211研究對象222方法2221拍攝條件2222測量軟件2223建立三維坐標系2224測量項目2325統(tǒng)計學分析293結果294討論32第二部分基于CBCT數據的三維頭影測量值與傳統(tǒng)二維頭影測量值的差異研究351材料3511研究對象3512倫理學審查362方法3621拍攝條件3622測量軟件3723建立三維坐標系3724測量項目38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75
大小: 1.92(MB)
子文件數:
-
簡介:目的使用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統(tǒng)計心肌橋的檢出率,了解心肌橋在體檢人群與患者中的分布情況,測量并分析心肌橋長度、厚度及心肌包繞程度與臨床癥狀之間關系。方法1選擇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CT室行雙源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的所有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將無癥狀體檢病人稱為體檢組,將有癥狀檢查患者稱為患者組。其中體檢組來源為863例,患者組3005例,總計3868例,包含男性2536例,女性1332例,年齡24~89歲。2采用SIEMENS公司雙源CT回顧性心電門控冠脈成像,得到最佳收縮期和舒張期的軸位圖像,使用SIEMENS后處理工作站CIRCULATION軟件進行圖像后處理。3觀察冠脈血管形態(tài)和與心肌組織之間關系,評價心肌橋及其分型,測量壁冠狀動脈的長度、深度,對心肌橋在有無癥狀患者之間檢出率有無差別。結果1共發(fā)現(xiàn)心肌橋662人,其中心肌橋694處,32人為兩處心肌橋。其中體檢組發(fā)現(xiàn)241例,患者組發(fā)現(xiàn)453例。2在體檢組的241例心肌橋中,其中位于前降支近段2例,前降支中段140例,前降支遠段90例,回旋支1例,左緣支2例,右冠狀動脈3例,對角支2例,后降支1例患者組453例,其中位于前降支近段3例,前降支中段259例,前降支遠段178例,回旋支3例,左緣支4例,右冠狀動脈3例,對角支1例,后降支2例。3心肌橋患者中,不完全性心肌橋472例,體檢組來源205例,患者組來源267例完全性肌橋222例,體檢組來源36例,患者組來源186例兩組完全性心肌橋在本組中所占比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心肌橋病例中,體檢組心肌橋平均長度(1451±531)MM,患者組心肌橋平均長度1593±701MM,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完全性肌橋中,體檢組平均深度(171±130)MM,患者組平均深度(209±091)MM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CT冠狀動脈成像心肌橋的檢出率較高,心肌橋多發(fā)生在前降支。2心肌橋長、深更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癥狀。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49
大?。?3.21(MB)
子文件數:
-
簡介:分類號密級UDC編號學位論文18FFDGPETCT在兒童神經母細胞瘤近期療效評估中的價值研究VALUEOF18FFDGPETCTINTHEEVALUATIONOFTHESHTTIMEEFFICACYOFNEUROBLASTOMAINCHILDREN馬秋滿指導教師姓名劉秋玲教授安徽醫(yī)科大學武警總醫(yī)院臨床學院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名稱兒科學提交論文日期2016年3月論文答辯日期2016年5月學位授予單位和日期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6月答辯委員會主席評閱人年月目錄英文縮略詞2中文摘要3ABSTRACT5前言8對象與方法12結果17討論24結論29參考文獻30附錄35致謝36綜述37綜述參考文獻44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49
大?。?2(MB)
子文件數:
-
簡介:CLINICALSTUDYOFOBSERVATIONOFSYNDROMEDIFFERENTATIONTYPESOFVITILIGOVIAREFLECTANCECONFOCALMLCROSCODVIVADISSERTATIONSUBMITTEDFORTHEMASTERSDEGREECANDIDATEWANGJINMIAOADVISERPROFMINZHONGSHENG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CHINA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需親筆簽名犰鈾弘,辭毛月‘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意學校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本學位論文屬于不保密隹扎請在以上方框內打‘‘艫學位論文作者需親筆簽名立金啪H屆年6月厶日新膩鎰名F妒“。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64
大?。?6.76(MB)
子文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