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室收集到一個表型為帕金森氏病的大家系,臨床資料初步診斷為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的帕金森氏病家系。前期對此家系進行的研究排除了以往文獻報道過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帕金森病致病基因,并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對研究家系進行了全基因組掃描,最后在患者基因組候選區(qū)域內將致病基因定位為12號染色體上的ATXN2基因,確定該家系為脊髓小腦共濟性失調2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type2,SCA2)家系。
SCA2是
2、一種由ATXN2基因第一外顯子中的CAG三核苷酸擴展突變導致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發(fā)病時嚴重影響正常的感覺、運動控制功能。由于本家系病人表現(xiàn)出和普通SCA2病人不同的臨床癥狀,并且對左旋多巴胺(L-Dopa)的治療敏感,因而在本研究中,我們應用前期全基因組掃描的數(shù)據(jù),按照所收集家系的臨床資料對疾病表型模式進行設定,重新計算了連鎖值。結果發(fā)現(xiàn)有兩處連鎖分數(shù)值(log ofthe odds,LOD)大于3:一處在5號染色體上,另一處在12號
3、染色體上的峰對應的就是本家系的致病基因ATXN2。根據(jù)以上結果,我們對5號染色體的定位區(qū)域進行了單倍型構建及分析,進而觀察到所有現(xiàn)在已經(jīng)確定發(fā)病的病人基本都享有同樣一條單倍型,即3322323單倍型。據(jù)此推測可能在5號染色體上這一定位區(qū)域存在一個修飾基因,使此家系的發(fā)病癥狀偏向于帕金森氏病,并且讓發(fā)病年齡提前。我們用測序的方法,對所定位區(qū)域內的5個修飾基因候選者——ENC1,HEXB,SV2C,GFM2以及HOMER1進行研究,從而尋找
4、修飾基因的存在,用以分析探討此修飾基因怎樣使SCA2病人臨床癥狀發(fā)生改變,并使本研究家系成員對多巴胺敏感的原因。檢測結果顯示,在HEXB基因第五外顯子上存在一處第207位氨基酸ATT/GTT錯義突變,從本研究家系測序結果分布看來,所有的病人都帶有A等位基因;在ENC1的5’-UTR區(qū)發(fā)現(xiàn)一A/G突變以及在其外顯子的分段測序中檢到兩處同義突變(分別為絲氨酸、賴氨酸同義突變),據(jù)家系中5’-UTR區(qū)測序結果看來,絕大部分病人都帶有A等位基因
5、。而其余三個基因均未觀察到突變。根據(jù)以上結果分析,我們認為HEXB基因的錯義突變?yōu)楸狙芯繉ふ业男揎椈蜃儺惖目赡苄暂^大。由于各個基因間相互作用的關系非常復雜,修飾基因的突變位點可能與其他位點連鎖共同作用,基因的同義突變也可能影響轉錄后的剪接、加工及蛋白表達量進而影響疾病表型,或者存在其他未經(jīng)鑒定的復雜作用過程或基因,這些功能上的作用及機制需要進一步闡明。
有研究認為帕金森表型的出現(xiàn)和ATXN2基因CAG重復中CAA三核苷酸
6、插入出現(xiàn)的頻率有關,我們通過對本家系中致病基因序列的測定,對其關聯(lián)性加以驗證。在本家系的病人中檢測到ATXN2基因CAG重復序列中僅有一個CAA插入,與文獻報道的病人CAA插入次數(shù)越多表型就越偏向帕金森病不一致,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對本家系產(chǎn)生影響,使之對左旋多巴敏感。因此,本研究選取6個正常民族群體,對其ATXN2基因的CAG重復序列是否受到選擇的作用進行研究,以期闡明致病基因的作用機制及其與自然選擇的關系。
我們對所有
7、樣本染色體的CAG重復序列進行了測序。進行中性檢測后發(fā)現(xiàn),在除了回族群體以外的5個民族群體中,Tajima's D值顯示了顯著性的負值,提示可能受到正向選擇的作用。回族群體的中性檢測值僅顯示為負值,未達到顯著性。根據(jù)該位點周圍8個SNP的分型結果構建單倍型進行分析,也顯示核心單倍型達到了很高的頻率,并在一個較大的區(qū)域內顯示了強連鎖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這些都是5個民族群體中正向選擇的特征。我們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2型患者的臨床特點及ATXN2基因突變分析.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1、2型基因檢測分析與線粒體DNA突變的研究.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3型臨床異質性及基因診斷.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3型的臨床特征和基因診斷.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1、2、3型基因檢測分析與線粒體DNA突變的研究.pdf
- 自然選擇對雞基因組進化的影響.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2型(SCA2)病例分析及文獻復習.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35型致病基因TGM6的細胞功能研究.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3型的基因診斷與線粒體DNA部分突變的研究.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病人的基因診斷和CAG重復擴增研究.pdf
- 課件: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1個家系的臨床表現(xiàn)、基因檢測及治療研究.pdf
- 線蟲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相關基因atx-3的功能研究.pdf
- 中國東部人群肌萎縮側索硬化ATXN2基因CAG重復的檢測與分析.pdf
- 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2、3、12型認知功能損害研究.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系統(tǒng)評價和三峽庫區(qū)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臨床研究.pdf
- ATXN2基因突變在中國大陸PD人群中的研究與分析.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3型可誘導細胞模型的建立.pdf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3型小鼠學習記憶的機制研究.pdf
- 6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2型、3型患者臨床表型及影像學相關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