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肉酶促褐變機理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為了探明梨果肉酶促褐變的內在機制,以4大梨系統(tǒng)和梨新品種共49個品種的果肉為試材,測定了果肉酚類物質組分及含量、褐變相關酶活性(PPO、POD、PAL、SOD、CAT、LOX)及GSH、可溶性蛋白、MDA含量等相關生理生化指標,得到了以下主要結果:
   1.不同品種梨果肉的褐變程度各異,面梨和八里香褐變程度最重,雪青和豐水褐變度最低;秋子梨系統(tǒng)果肉的總酚和總黃酮含量顯著高于其它梨系統(tǒng)。白梨、砂梨、西洋梨、新品種梨果肉總酚含量與

2、褐變度趨勢大致相同。
   2.不同品種梨果肉酚類物質組成和含量不同,各品種大都可檢測出熊果苷、沒食子酸、綠原酸、兒茶素、表兒茶素、咖啡酸、香草酸、蘆丁、對香豆酸、香草醛、阿魏酸、槲皮素和肉桂酸,但新高梨果肉中未檢測到兒茶素,幸水梨未檢出阿魏酸,茌梨、大慈和碭山酥梨未檢出表兒茶素;供試49個品種中含量最多的酚類物質組分是熊果苷和綠原酸;秋子梨果肉熊果苷、綠原酸、兒茶素和表兒茶素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梨系統(tǒng);綠原酸含量總體趨勢為:秋子

3、梨>白梨>西洋梨>砂梨,熊果苷含量以西洋梨果肉中最少。
   3.各因子對酶促褐變的作用高低順序為總黃酮>表兒茶素>總酚>POD>對香豆酸>兒茶素>綠原酸>可溶性蛋白>熊果苷>咖啡酸>GSH>CAT>PAL>芥子酸。其中總酚、總黃酮、綠原酸、表兒茶素、兒茶素、咖啡酸、POD、PAL、芥子酸、熊果苷與果肉褐變呈極顯著正相關,CAT、GSH、可溶性蛋白與褐變呈顯著負相關,但其對褐變的作用卻最弱??傸S酮是影響梨果實褐變最重要的因素,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