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圖像顯示、高性能控制器與傳輸器的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高速、高精度A/D轉換器的發(fā)展,它作為模擬信號和數(shù)字信號之間的接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高精度ADC由于存在工藝兼容性、功耗和面積限制、噪聲問題等設計難題而成為目前研究熱點。 本研究針對上述領域和難點取得創(chuàng)新性成果:提出ADC在線數(shù)字修調法(OLDT);提出混合模數(shù)轉換結構;提出高性能余量放大器;提出寬帶高性能采
2、樣保持電路;發(fā)展代碼密度法和相干測試法,結合高速采集卡解決了高速ADC靜態(tài)參數(shù)和動態(tài)參數(shù)的測試問題;基于0.35μmBiCMOS工藝設計并成功研制8位250MS/s700MHz帶寬ADC,并已成功應用于國防工程裝備且已投放市場。 論文的創(chuàng)新成果包括: 1.提出ADC在線數(shù)字修調法(OLDT)。OLDT利用數(shù)字控制電路及MOS開關實現(xiàn)了對器件靜態(tài)參數(shù)的可重復性修調,具有可調整性及靈活性特點,極大的縮短了研發(fā)周期。通過在線數(shù)
3、字修調技術將ADC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藝偏差進行修正。這種在線數(shù)字修調方法可以普遍應用于模擬集成電路設計。 2.提出混合模數(shù)轉換結構。采用5級1.5位/級流水線與3位Flash結構實現(xiàn)8位采樣率為250MSPS、帶寬為700MHz的A/D轉換器,這種混合結構不但能夠提高轉換速度與精度,同時能夠大大降低功耗和芯片面積。通過對電路中各關鍵模塊做深入研究與設計優(yōu)化,使DNL和INL典型值分別達到±0.3LSB和±0.25LSB。
4、 3.提出高性能余量放大器。利用余量放大器的減法、增益功能實現(xiàn)了流水線結構級間數(shù)據(jù)傳遞及轉換運算功能。通過對開關和電容的取值優(yōu)化,消除了余量增益電路對ADC系統(tǒng)引入的微分非線性(DNL)誤差,提高了ADC的線性度和精度。 4.提出高性能寬帶采樣保持電路。通過采用全差分結構及底極板采樣技術,消除了溝道電荷注入效應和時鐘饋通效應,通過采用自舉開關技術消除了溝道導通電阻引入的非線性誤差,通過采用共源共基—共源共柵結構,實現(xiàn)了寬帶高增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速高精度ADC的研究與設計.pdf
- 超高速Flash ADC集成電路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流水線型ADC單元電路的研究與設計.pdf
- 12位高速高精度ADC的研究與設計.pdf
- 用于高速高精度ADC的時鐘穩(wěn)定電路研制.pdf
- 電源管理集成電路高精度抗干擾性設計研究.pdf
- 高速高精度流水線ADC中采樣保持電路的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流水線ADC設計與研究.pdf
- 多通道高精度集成電路直流參數(shù)測試.pdf
- 高速高精度pipeline ADC測試的研究.pdf
- 高精度ΣΔADC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采樣保持電路的研究與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ADC中基準電壓源的研究與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ADC測試技術研究.pdf
- 電源管理集成電路高精度高可靠性設計研究.pdf
- 適用于流水線ADC的高速、高精度采樣保持電路的研究與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ADC的理論和實現(xiàn).pdf
- 基于分時交替的高速高精度ADC設計與硬件實現(xiàn).pdf
- 用于高速高精度流水線ADC的子AD單元電路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流水線ADC的MDAC的研究與設計.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