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種慢性炎癥性、進行性肘內膽汁淤積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血清中出現(xiàn)抗線粒體抗體(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和導致膽汁淤積性肝硬變的肝臟門脈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小膽管特異性破壞為特征,最終發(fā)展成肝硬化和肝衰竭。PBC的病因和確切發(fā)病機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和細菌感染、自身免疫狀態(tài)及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可能的發(fā)病機理
2、是:機體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被打破,致使肝內中、小膽管上皮細胞不斷受到免疫系統(tǒng)的攻擊而引起膽汁淤積最終發(fā)病。但是,誘發(fā)自身免疫應答的始動兇素和自身免疫耐受破壞的機制尚不清楚。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對PBC的細胞免疫研究主要在外周血不同T細胞亞群,如Th1、Th17和CTL的研究。而對免疫耐受起關鍵作用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的功能研究非常少,可能是受到DC標本來源以及培養(yǎng)技術的限制。DC是目前所知的機體內功
3、能最強的抗原遞呈細胞,它不僅是機體免疫應答的始動者,而且在誘導免疫耐受、調節(jié)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方面都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 JAK-STAT途徑是一條多種細胞因子共用的信號傳導途徑,在很多慢炎癥性疾病特別是有自身免疫因素參與的疾病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細胞因子信號轉導抑制分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由細胞因子誘導產生的,在JAK-STAT信號和Toll樣受體(toll like
4、 receptor,TLR)通路中重要的負調控蛋白,可以避免機體的過度免疫反應。 SOCS可以負調控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激活,并參與T細胞的分化和免疫調控等活動,是機體免疫調控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成份。SOCS1是DC介導的T細胞激活和保持免疫耐受的必須的負調控蛋白。目前通過動物實驗已經(jīng)證實SOCS可以治療許多有細胞因子信號通路參與的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推測SOCS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作用。 迄今為止,JAK-
5、STAT-SOCS通路在PBC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缺乏研究,細胞因予的變化與SOCS的負調控作用是否有關?PBC病人中DC的功能研究也非常少,那么PBC免疫耐受的破壞是否與SOCS介導的DC功能變化有關? 基于以上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本課題擬通過測定PBC病人血清中炎性細胞兇子的變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SOCS的變化,并利用PBMCs誘導和培養(yǎng)
6、樹突狀細胞,觀察SOCS對DC功能的影響,來進一步研究SOCS在PBC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從而為PBC的免疫學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靶點。 第一部分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學中炎性細胞因子的變化 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自身調節(jié)網(wǎng)絡依賴于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的平衡,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引起自身免疫現(xiàn)象,檢測細胞因子的變化可以反映機體的炎性狀態(tài)和免疫狀態(tài)。研究對象為78例PBC病人,30例慢性乙肝病人(chronic hepati
7、tis Bvirus,CHB)和60例健康對照者(healthy control,HC)。ELISA檢測促炎細胞因子[IL-6,IL-17,Interferon-gamma(IFN-γ)]和抗炎細胞因子(IL-10,TGF-β),免疫比濁法檢測CRP的變化。 第二部分 PBC患者外周血中TLR和SOCS的表達 TLRs通路活化可以誘導某些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加,不僅能誘導自身免疫,而且能調節(jié)免疫耐受。SOCS1和SOCS3
8、是調節(jié)細胞因子和ITLR通路中最重要的兩個因子。小部分主要檢測外周血中TLR和SOCS的mRNA水平以及SOCS的蛋白水平,來研究SOCS在PBC外周血中的變化。 1、PBC患者PBMCs中TLR和SOCS mRNA水平的表達 外周血分離PBMCs,抽提細胞總RNA,建立RT-PCR方法,測定了32例PBC,30例CHB和32例HC組PBMCs的TLR4、TLR9、SOCS1、SOCS3的表達。結果發(fā)現(xiàn),與HC組相比,P
9、BC病人的TLR4、TLR9、SOCS1和SOCS3 mRNA的水平均顯著性高于HC,為HC組的1.48、2.51、3.43和1.48倍(P<0.05),TLR9和SOCS1的mRNA水平是CHB的6.85倍和2.99倍(P<0.05)。 2、PBC患者PBMCs中SOCS在蛋白水平的表達 利用Western-blot方法檢測PBC患者和健康對照者PBMCs中SOCS1和SOCS3在蛋白水平上的表達,結果顯示,SOCS1
10、和SOCS3在PBC患者PBMCs中表達明顯高于健康塒照者。 上述發(fā)現(xiàn)證實了TLR-SOCS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本實驗中TLR4和TLR9在PBC病人中的顯著升高說明TLR過度激活,這與PBC的發(fā)生可能有一定關系,而SOCS作為多條信號通路中的負調控因子,雖然表達也升高,但不能完全抑制細胞因子和HTLR通路的過度激活作用,推測SOCS在PBC發(fā)病過程中的負反饋效應發(fā)揮的不夠。 第三部分 PBC患者外周血來源的D
11、C中SOCS的表達及其作用 我們前兩部分的研究表明PBC病人處于慢性炎性狀態(tài),SOCS在外周血中表達升高,并不能完全抑制細胞因子和TLR通路的過度激活作用。既然SOCS在DC中高表達,那么SOCS是否會引起PBC病人的DC的功能變化從而誘導免疫耐受的變化?基于這些疑問,我們通過10例PBC的病人,8例HC,PBMCs誘導和培養(yǎng)DC,觀察SOCS在PBC病人DC中的變化,以及DC的表型和分泌細胞因子的變化,來闡述SOCS在PBC發(fā)
12、病機制中的作用。 1、流式細胞術(flow eytometry,F(xiàn)CM)分析DC表型 用FCM分析PBC病人DC的細胞表型,結果顯示CD83,CD86和HLA-DR的表達率分別為:(79.4±4.8)%,(86.5±6.3)%和(90±3.5)%,與HC組的表達率[(68.3±4.1)%,(74.2±6.3)%和(83.6±7.6)%]相比,三者均顯著性升高(P<0.05)。 2、ELISA檢測DC培養(yǎng)上清中細胞
13、因子含量的變化 PBC病人的DC分泌的細胞因子IL-10,IL-12和IFN-γ分別為:(7.0±4.6)pg/ml,(53.5±11.1)pg/ml和(32.0±9.0)pg/ml,與HC組[(5.8±4.2)pg/ml,(32.1±10.7)pg/ml和(15.4±8.1)pg/ml)]相比,IL-12和IFN-γ顯著性升高(P<0.05),而IL-10在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別(P>0.05)。 3、Western
14、blot測定DC中SOCS1和SOCS3的變化 本部分研究說明PBC患者體內DC可能更傾向于成熟狀態(tài),通過DC表面CD86等協(xié)同刺激分子的差異表達,使抗原遞呈能力明顯增強,IL-12和IFN-γ的分泌增加更容易誘導Th1細胞的活化,使機體內免疫反應產生過度,導致了機體內免疫平衡的紊亂和免疫耐受的破壞,從而誘發(fā)了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四部分線粒體M2蛋白通過SOCS1通路對DC的作用 PBC的主要免疫學指標是AMA
15、陽性,其血清陽性率可達90%以上,而抗M2亞型抗體是PBC的特異性抗體。我們在第三部分發(fā)現(xiàn)PBC外周血來源的DC中SOCS的表達降低,與外周血的升高不一致,那么SOCS在PBC發(fā)病過程中通過何種途徑發(fā)揮作用?以及線粒體M2蛋白是否會通過活化JAK-STAT-SOCS途徑,并激活DC,從而參與T細胞的激活和細胞因子的分泌?為回答這些疑問,我們在體外誘導和培養(yǎng)健康獻血者外周血全白細胞來源的DC,利用SOCS1的RNA干擾實驗,并在M2蛋白刺
16、激下,模擬PBC的發(fā)病情況,探討SOCS1對DC功能的影響。 1、SOCS1 SiRNA的轉染和抑制效率 利用熒光染料FAM標記的陰性對照可以判斷SiRNA轉染效率。轉染6h后,通過熒光顯微鏡和流式細胞術檢測,SiRNA的轉染效率很高,可以達到95%左右,說明轉染成功。用RT-PCR檢測其抑制效率,發(fā)現(xiàn)SOCS1-156抑制效率最高,在mRNA水平以抑制85%。 2、FCM測定DC表面CD83和CD86的表達
17、 3、ELISA測定DC培養(yǎng)上清IL-12和IL-10的變化 4、western blot檢測DC中SoCS和STAT的變化 本研究我們從負調控的角度首次研究了SOCS在PBC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初步認為SOCS在外周血的表達升高是由細胞因子和TLR激活引起的被動性升高,但其升高并不能完全抑制機體的過度免疫反應;而在DC中的低表達與DC的成熟,抗原遞呈和誘導Th1細胞的極化能力增強有關,這些變化引起機體免疫耐受的破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IL-27信號通路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發(fā)病機制研究及藥物治療探索.pdf
- 巨噬細胞極化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中的作用.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發(fā)病機制和生物標志物的研究.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與免疫機制研究.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分析.pdf
- miR-302e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固有免疫中的作用.pdf
- 1原發(fā)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資料
- 調節(jié)性T細胞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中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和機制研究.pdf
- Th17細胞與Treg細胞平衡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發(fā)病機制中的意義初探.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臨床路徑
- 化肝通絡方對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治療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抗體的檢測研究.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146例臨床分析.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7例臨床分析.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21例臨床分析.pdf
- 【膽知識】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指南解讀
- 化肝通絡方對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作用機制研究.pdf
-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與基礎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