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皮微顆粒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相關性的實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腫瘤壞死因子-α[促進CD62E+、CD31+內皮微顆粒的釋放及其機制
   目的:采用不同濃度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體外刺激人臍靜脈內皮細胞,觀察INF-α所致內皮細胞損傷及其培養(yǎng)上清中CD62E+、CD31+內皮微顆粒釋放水平,并初步探討內皮細胞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在內皮微顆粒形成中的可能機制。
   方法

2、:倒置光學顯微鏡和共聚焦熒光顯微鏡下觀察不同濃度INF-α作用于內皮細胞24h后,細胞形態(tài)和核的改變;流式細胞儀檢測培養(yǎng)上清中CD62E+、CD31+EMPs的釋放水平;熒光探針DCFH-DA法檢測內皮細胞內活性氧的生成情況。
   結果:TNF-α可致內皮細胞形態(tài)和細胞核改變;隨著TNF-α刺激濃度的增加,其培養(yǎng)上清中,CD62E+EMPs釋放水平越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上清中CD31+EMPs釋

3、放水平也明顯增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相比,CD62E+/CD31+EMPs二者比值明顯增大(P<0.01);隨著TNF-α刺激濃度的增加,細胞內活性氧的水平升高越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不同濃度的TNF-α致?lián)p內皮細胞的程度不同,隨著TNF-α刺激濃度的增加,內皮細胞的損傷程度更明顯,CD62E+EMPs和CD31+EMPs釋放量也相應增加,尤以C

4、D62E+EMPs增加為甚,推測CD62E+EMPs釋放水平可用來預測內皮損傷程度;推測ROS途徑可能參與了內皮微顆粒形成與釋放的過程。
   第二部分外源性CD62E+內皮微顆粒對內皮細胞生長的影響
   目的:觀察外源性CD62E+EMPs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增殖活性、細胞生長周期及凋亡的影響,探討CD62E+EMPs與內皮細胞損傷程度的相關性。
   方法:掃描電鏡下觀察人臍靜脈內皮細胞膜表面微顆粒釋放情況;

5、CD62E+EMPs的檢測:以100ng/ml TNF-α[刺激呈單層細胞生長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24h,收集細胞培養(yǎng)上清,離心并去除細胞碎片,再收集細胞培養(yǎng)上清,以20500g超速,4℃離心2h,棄上清液,用含2%FBS的培養(yǎng)液懸浮微顆粒,流式細胞儀檢測懸液中CD62E+EMPs的濃度,并于2h內用于實驗;CCK-8法檢測外源性CD62E+EMPs對內皮細胞增殖活性的影響;FCM PI單染法檢測外源性CD62E+EMPs對內皮細胞生長周

6、期的影響;PI/Annexin V+雙染法檢測外源性CD62E+EMPs對內皮細胞凋亡的影響。
   結果:經掃描電鏡觀察TNF-α[所刺激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可見膜表面分泌的直徑約1.0μm小囊泡,證實了膜表面內皮微顆粒的釋放;流式細胞儀檢測到經超速離心后收集的懸液中CD62E+EMPs的濃度約為4x107/ml;經105/ml、106/ml、107/mlCD62E+EMPs作用內皮細胞24h后,可明顯抑制內皮細胞增殖,細胞增

7、殖抑制率分別為19.1±2.2%、34.2±3.7%和45.7±4.2%,105/ml、106/ml、107/ml濃度組與104/ml濃度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104/ml、105/ml、106/ml、107/mlCD62E+EMPs刺激內皮細胞24h后,G0/G1期比例分別為50±2.8%、59.8±2.3%、66.1±2.2%和73.3±3.1%,105/ml、106/ml、107/ml濃度組與104/ml濃度

8、組和正常細胞對照組(48士3%)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I/AnnexinV+雙染法FCM證實104/ml、105/ml、106/ml、107/ml CD62E+EMPs誘導內皮細胞24h后,可促進內皮細胞發(fā)生凋亡效應,其凋亡率分別為3±0.6%、6.32±1.2%、9.2±1.3%和11.4±1.2%,105/ml、106/ml、107/ml濃度組與104/ml濃度組和對照組(1.5±0.5%)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

9、義(P<0.05)。
   結論:外源性CD62E+EMPs可抑制內皮細胞增殖,使細胞周期阻滯于G0/G1期,同時誘導內皮細胞發(fā)生凋亡效應,對內皮細胞具有直接損傷作用。
   第三部分辛伐他汀對內皮細胞微顆粒釋放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對TNF-α誘導的內皮細胞微顆粒釋放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在內皮保護劑作用下,內皮細胞釋放內皮微顆粒的情況。
   方法:用10ng/mlTNF-α作用

10、于內皮細胞,經不同濃度的辛伐他汀保護劑作用后,在倒置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內皮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在共聚焦熒光顯微鏡下觀察Hochest單染的內皮細胞核的形態(tài)學變化;用流式細胞技術檢測細胞培養(yǎng)上清中CD62E+、CD31+EMPs的釋放水平;用熒光探針DCFH-DA法檢測內皮細胞內活性氧的生成情況;
   結果:10ng/ml TNF-α刺激內皮細胞后,可引起細胞形態(tài)拉長及細胞間隙增大以及細胞核的形態(tài)學改變,經0.1、1、5μmol/L辛

11、伐他汀干預后,未見細胞形態(tài)改變;其細胞培養(yǎng)上清中CD62E+EMPs釋放量水平分別為1.654±0.18、1.25±0.09、1.02±0.2x106/ml,能明顯抑制CD62E+EMPs的釋放,與未經辛伐他汀保護的單純TNF-α處理組(2.56±0.16×106/ml)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經0.1、1、5μmol/L辛伐他汀干預后,內皮細胞釋放的CD31+EMPs的量分別為20.64±219.44±1.418.84±2

12、×103/ml,與未經辛伐他汀保護的單純FNF-α處理組(21.1±2.5×103/m1)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0.1、1、51μmol/L辛伐他汀干預后,細胞內活性氧水平分別為對照組的151±12%、1224±10%、1084±10%,與未經辛伐他汀保護的單純TNF-α處理組(2054±21%)相比,有明顯抑制作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內皮保護劑辛伐他汀可以顯著降低TNF-a誘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