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惡性血管內皮細胞瘤,大頭醫(yī)生,編輯整理,英文名稱,malignant angioendothelioma,別名,angiosarcoma;惡性血管內皮瘤;血管肉瘤;malignant hemangioendothelioma;malignant homangioendothelioma;惡性淋巴血管肉瘤,類別,腫瘤科/皮膚腫瘤/脈管組織腫瘤,ICD號,C44,概述,惡性血管內皮細胞瘤(malignant angioendotheliom
2、a)又稱血管肉瘤。血管肉瘤為一罕見的惡性內皮細胞瘤,發(fā)生于皮膚、軟組織、乳腺、骨、肝和其他內臟。皮膚血管肉瘤為最常見型血管肉瘤。本病預后差,72例頭面部血管肉瘤患者中,1/2以上死于就診后的15個月內。,流行病學,本病好發(fā)于老年人,男多于女。目前無其他相關內容描述。,病因,病因尚不明。,發(fā)病機制,發(fā)病機制還不清楚。,臨床表現,臨床上主要可分3型: 1.老年人頭面部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of the scalp
3、 and face of elderly)最常見,男多于女,皮損發(fā)生于老年人的頭和頸部。開始為界限不清的淡藍色斑,可能誤診為瘀斑。但瘀斑周圍有紅色環(huán),衛(wèi)星狀結節(jié),腫瘤內出血,以及皮損輕微外傷后傾向自發(fā)性出血為鑒別特點。腫瘤進行性非對稱性擴大,并發(fā)展為硬結性淡藍色結節(jié)和斑塊,發(fā)生于頭面部者,眼瞼可發(fā)生明顯水腫。 2.淋巴水腫性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in lymphedema) 血管肉瘤發(fā)生在慢性淋巴水腫部,如發(fā)生
4、在乳腺癌根治術后的上臂部,即所謂Stwart Treves綜合征,一般發(fā)生于手術后11~12年,估計約0.45%患者發(fā)病。,臨床表現,皮損為水腫部位出現一個或多個瘀斑,迅速發(fā)展為淡藍色至紫紅色結節(jié),易形成潰瘍,并向肢體近側或遠側端擴散。預后一般不良。5年存活率為6%~14%,平均存活19~31個月。肺轉移為常見的死因。 3.放療后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罕見,腫瘤
5、發(fā)生在以前作過放射治療的部位。如放射治療為良性疾病,則放射治療和發(fā)生血管肉瘤的平均間期為23年,但如治療的疾病為惡性疾病,則放射治療到發(fā)生血管瘤的間期可縮短12年。,臨床表現,本病預后不良,診斷后平均存活時間為6個月~2年。,并發(fā)癥,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實驗室檢查,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其他輔助檢查,組織病理: 腫瘤組織在同一損害中分化程度不等。通常損害周邊分化比較好,而浸潤嚴重,常為結節(jié)和潰瘍的中心則分化較差。
6、 在分化良好的區(qū)域中,可見不規(guī)則往往互相吻合的血管,其管腔有內皮細胞排列,大多為單層,但有的部位為多層。仔細檢查,雖然有些內皮細胞異常大,呈多形性,但仍易被誤診為非特異性肉芽腫。在分化差的區(qū)域中,血管腔由完全不典型的立方形內皮細胞排列,血管腔可顯著擴張,使得它們有許多彎曲的竇,竇內內皮細胞增生,如同乳頭狀突起伸入其中,或者它們可形成數層,而且完全塞滿管腔。,其他輔助檢查,網狀纖維染色對鑒定惡性血管瘤有一定價值。這是因為在難以看出血管
7、腔的部位,在內皮細胞周圍可見一網狀纖維環(huán),勾畫出基底膜的輪廓。甚至在內皮細胞增生的實體區(qū),在某些單個內皮細胞的腫瘤細胞團中,也可顯示致密的網狀纖維網。免疫組化染色、荊豆植物血凝素1、波狀纖維蛋白(Vimentin)、層粘連蛋白和其他內皮細胞標定物均陽性,但第8因子相關抗原常不同程度地陽性或陰性。,診斷,根據臨床分型,皮損特點,結合組織病理即可診斷。,鑒別診斷,瘀斑周圍有紅色環(huán),衛(wèi)星狀結節(jié),腫瘤內出血,以及皮損輕微外傷后傾向自發(fā)性出血為鑒
8、別特點。,治療,早期診斷,徹底切除。化療及放射療法只能減輕癥狀。淋巴水腫性血管肉瘤,宜早期截肢。,預后,本病預后差,72例頭面部血管肉瘤患者中,1/2以上死于就診后的15個月內。淋巴水腫性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in lymphedema)預后一般不良。5年存活率為6%~14%,平均存活19~31個月。肺轉移為常見的死因。放療后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after radiation therapy)預后不良,診斷
9、后平均存活時間為6個月~2年。,預防,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癥狀體征,本病在不同性別、年齡均可發(fā)生??梢娪谌砀髋K器內。發(fā)生于皮膚的見于20歲以下青年或較大的兒童,也見于60以上的老年人。臨床表現變化很大,有些為有蒂狀血管瘤樣結構,而另一些則為大而彌漫浸潤性損害。直徑從數毫米至十幾厘米,一般2~3cm,表現為正常皮色、灰黑色或紫藍色結節(jié)或斑塊。質柔軟,可發(fā)生潰瘍及出血。如腫瘤突然增大,表明有出血,血液進入腫瘤所致。有時周圍尚見數個衛(wèi)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肺內血管內皮細胞瘤
- 肝血管內皮細胞瘤影像診斷
- 腫瘤細胞血管內皮細胞
- 鼻咽纖維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比正常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更強的遷移和侵襲能力.pdf
- 血管瘤內皮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和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對血管瘤內皮細胞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同種腦微血管內皮細胞疫苗誘導小鼠抗肺癌血管內皮細胞免疫效應研究.pdf
- 人腦膠質母細胞瘤內皮細胞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的表達及作用.pdf
- α 在血管內皮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 tPA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研究.pdf
- 膠質瘤細胞對毛細血管內皮細胞FasL表達的影響.pdf
- 血管內皮細胞及腫瘤血管凋亡誘導研究.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鎂離子濃度的影響.pdf
- KLF4在創(chuàng)傷新生血管內皮細胞中的表達和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淋巴瘤血管內皮細胞特異性表面標記的研究.pdf
- 雌激素對雌鼠心臟、血管內皮細胞雌激素受體含量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上皮樣血管內皮瘤
- 膠質瘤細胞與人腦微血管內皮細胞之間ERK的作用機制.pdf
- 調控mTOR信號通路對嬰幼兒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αv整合素表達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