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胸腺反應性增生PET/CT表現(xiàn)的回顧性研究
目的:成人化療后胸腺反應性增生的發(fā)生率較低,容易被誤診為腫瘤殘留或疾病復發(fā)。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療前后胸腺PET/CT影像的變化,以更好地了解成人化療后胸腺增生的發(fā)生情況及其PET/CT影像特點。
方法:納入211例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齡為42(18~65)歲。分析化療前后PET/CT影像中是否存在胸腺組織18F-FDG代謝活性增高的表
2、現(xiàn),同時采用胸腺指數(shù)對胸腺大小進行評估。如化療后出現(xiàn)胸腺體積增大,F(xiàn)DG攝取值增加,同時沒有任何疾病復發(fā)的臨床、實驗室及影像學依據(jù)即視為胸腺反應性增生。
結果:27/211(12.8%)例患者化療后出現(xiàn)胸腺反應性增生,中位年齡為28(18~53)歲,除3例發(fā)生于化療期間外,余24例胸腺增生發(fā)生于化療結束后1~10(中位4)個月。增生胸腺的FDG攝取為輕度彌漫性,SUVmax平均為2.6±0.9(1.2~5.3)。另外,化療前后
3、胸腺FDG攝取可隨時間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治療期間胸腺FDG攝取值降低,而治療結束后胸腺增生時FDG攝取恢復,并超過化療前水平。定期隨訪發(fā)現(xiàn)隨訪時間超過9個月以上者胸腺體積和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減少。除1例出現(xiàn)早期復發(fā)外余患者均獲無病生存,提示預后良好。
結論:化療后胸腺反應性增生可見于年輕的成人患者,表現(xiàn)為化療后胸腺體積增大同時FDG攝取值輕度增加。本研究對其發(fā)生情況及PET/CT影像特點的認識將有助于避免臨床誤診及過度治療。
4、 第二部分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胸腺體積和功能的變化
目的:目前對成人化療后胸腺的再生情況認識較少,且主要基于對胸腺影像及初始T細胞數(shù)量的研究,具有局限性。本研究結合胸腺影像及胸腺功能指標信號接合T細胞受體重排刪除環(huán)(sjTREC)和CD31+胸腺近期輸出細胞(CD31+RTE)分析化療對成人胸腺的影響及化療后胸腺的再生情況。
方法:納入初診B細胞淋巴瘤患者84例,通過增強CT觀察胸腺形態(tài)和大小、流式細胞術檢測CD3
5、+CD4+CD45RA+CD31+表型及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sjTREC的拷貝數(shù),動態(tài)監(jiān)測化療前后胸腺體積和輸出功能的變化,評估胸腺反應性增生的發(fā)生情況及其對胸腺輸出功能的影響。
結果:(1)低齡的成人淋巴瘤患者(18~51歲,中位30歲)化療后可出現(xiàn)胸腺反應性增生,其胸腺大小隨化療開始及結束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除2例化療期間出現(xiàn)胸腺體積增大外,余患者胸腺體積均在化療期間縮小或維持不變,而在化療結束后1~12(
6、中位4)個月時增大;(2)外周血sjTREC含量和CD31+ RTE計數(shù)亦隨化療開始和結束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兩者在化療后均下降,至化療6個周期后降至最低點(P=0.018和P=0.002),后緩慢回升;兩者分別于化療結束6個月和9個月時顯著升高(P<0.001),并達基線水平;(3)根據(jù)化療后胸腺體積的變化將年輕患者分為胸腺增生組(n=29)和無胸腺增生組(n=30),兩組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治療方案、隨訪時間、治療前胸腺體積及功能指標
7、(CD31+ RTE和sjTREC)均無顯著差異(P>0.05)。比較兩組化療后胸腺輸出功能的變化發(fā)現(xiàn),化療結束6個月后各時期胸腺增生組外周血sjTREC含量和CD31+ RTE計數(shù)均顯著高于非胸腺增生組(P<0.05),提示化療后胸腺增生者的胸腺輸出功能恢復更快;(4)進一步比較兩組臨床特征發(fā)現(xiàn),胸腺增生組患者的疾病分期更早(P=0.026),且治療療效及治療后無進展生存期均優(yōu)于非胸腺增生組(P=0.024,0.035)。
8、結論: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胸腺亦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尤其是在低齡的成人患者,表現(xiàn)為胸腺體積增大及胸腺輸出功能增加?;熀蟪霈F(xiàn)胸腺增生的患者胸腺輸出功能恢復更快,其預后優(yōu)于無胸腺增生的患者。
第三部分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胸腺反應性增生在CD4+T細胞重建中的作用
目的: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胸腺輸出途徑在CD4+T細胞重建中的作用尚待進一步明確。本研究動態(tài)監(jiān)測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胸腺形態(tài)的變化,評估化療后成人胸腺的再生情
9、況及其在CD4+T細胞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將59例年輕的成人淋巴瘤患者按化療后是否出現(xiàn)胸腺反應性增生分為胸腺增生組(n=29)和無胸腺增生組(n=30)。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CD4+T細胞及其各亞群,即CD45RA+CCR7+初始(naive)T細胞、CD45RA-CCR7+中央記憶性(central memory,CM)T細胞、CD45RA℃CR7-效應記憶性(effector memory,EM)T細胞及CD45RA+C
10、CR7-終末分化的效應記憶性(CD45RA expressing effector memory,EMRA)T細胞的比例,并檢測CD4+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regulatoryT cells,Treg)及其各亞群,即天然性Treg(naturalTreg,nTreg)和誘導性Treg(induced Treg,iTreg)的比例,計算外周血中上述各亞群的數(shù)量。比較兩組化療后naive CD4+T細胞和nTreg細胞數(shù)量恢復情況,評估化療后胸腺
11、反應性增生對兩者重建的影響。
結果:(1)總CD4+T細胞和CD4+ Treg數(shù)量均在化療6個周期結束時降至最低(P<0.001),治療結束后9個月時顯著回升(P=0.001和P=0.021),至治療結束后1年時CD4+T細胞恢復達初診水平,而CD4+ Treg細胞計數(shù)仍低于基線水平(P=0.045);(2)分析CD4+T細胞亞群的變化發(fā)現(xiàn):化療后na(i)veCD4+T細胞數(shù)量和比例均減低(P=0.001和P=0.003),
12、治療結束后逐漸升高,至治療結束后1年時達初診水平;化療后記憶CD4+T細胞中TEM亞群數(shù)量亦下降(P=0.044),而TCM亞群數(shù)量無減少,記憶CD4+T細胞包括TEM和TCM亞群的比例均顯著升高(P=0.035和P=0.036),至治療結束后1年時回降至初診水平;(3)分析CD4+ Treg各亞群的變化發(fā)現(xiàn):治療結束后nTreg和iTreg數(shù)量均降低,且nTreg比例減低(P<0.05);治療結束后9個月時兩者數(shù)量均顯著回升,nTre
13、g比例亦回升(P<0.05);至治療結束后1年時iTreg數(shù)量達基線水平,而nTreg數(shù)量仍低于基線水平(P=0.030);(4)比較有和無胸腺增生患者化療后naive CD4+T細胞及nTreg的重建情況發(fā)現(xiàn),胸腺增生組和無胸腺增生組naive CD4+T細胞計數(shù)分別于治療結束后6個月和9個月時顯著回升(P=0.031和P=0.037);另外,胸腺增生組nTreg計數(shù)在治療結束后6個月時顯著回升(P=0.028),而無胸腺增生組在化療
14、后各時期nTreg計數(shù)均無顯著回升(P>0.05)。
結論:成人淋巴瘤化療后外周血CD4+T細胞(包括傳統(tǒng)CD4+T細胞和CD4+Treg)數(shù)量減少,其中尤以na(i)ve T細胞及nTreg亞群減少顯著,且化療后重建較慢。胸腺增生者naive CD4+T細胞和nTreg的重建更快,提示胸腺輸出可能是低齡成人患者化療后CD4+T細胞重建的重要途徑。
第四部分 CD127基因多態(tài)性與化療后胸腺反應性增生的關系
15、 目的:IL-7Rα(CD127)基因多態(tài)性與化療后T細胞胸腺發(fā)育及免疫重建的關系尚不明確。本研究分析淋巴瘤患者CD127基因多態(tài)性與化療后胸腺反應性增生的發(fā)生和CD4+T細胞重建的關系。
方法:納入成人B細胞淋巴瘤患者134例,按化療后有無胸腺增生分為胸腺增生組(n=38)和非胸腺增生組(n=96)。選取CD127基因內(nèi)4個標簽SNP,分別為位于啟動子區(qū)的rs7718919、rs11567685、rs11567686及6號外
16、顯子區(qū)的rs6897932,直接測序法對SNP位點進行基因分型,并比較SNP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及單倍型在兩組的分布情況。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CD4+T細胞亞群的比例,比較具有不同單倍型患者治療結束后CD4+T細胞數(shù)量的變化。
結果:(1)除rs11567686外,rs7718919、rs11567685及rs6897932三個位點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迪-溫伯格平衡;(2)胸腺增生組rs7718919位點出現(xiàn)T等位基因
17、和TT+GT基因型的頻率顯著高于無胸腺增生組(P=0.031,0.027);兩組間rs11567685和rs689793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無差異(P>0.05);(3) rs7718919與rs6897932之間存在較強的連鎖不平衡(D'=0.99)。對兩個位點進行單倍型(haplotype)分析發(fā)現(xiàn)hap3(rs7718919為T)在胸腺增生組的出現(xiàn)頻率顯著高于無胸腺增生組(0.211 vs0.109,P=0.030),余單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成人t細胞淋巴瘤
- 小鼠胸腺T細胞淋巴瘤模型的建立.pdf
- 成人隱源性癲癇患者外周血CD4+T細胞及CD4+T-CD8+T比值變化及其臨床意義.pdf
- AIDS患者外周血WBC與CD4+T淋巴細胞的相關性研究.pdf
- t細胞淋巴瘤和b細胞淋巴瘤的分類
- 氯喹抑制小鼠胸腺CD4+T細胞的鈣信號.pdf
- 淋巴瘤患者T細胞亞群及T細胞受體的研究.pdf
- 褪黑素及其膜受體對成人CD4+T細胞活化的影響.pdf
- t細胞淋巴瘤郝
- 淋巴瘤相關巨噬細胞(CD-,68-陽性細胞)在彌漫大B細胞性淋巴瘤及濾泡性淋巴瘤間質(zhì)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pdf
- 小鼠胸腺T細胞淋巴瘤模型的改進及治療的初步研究.pdf
- 200例hivaids患者心電圖改變與cd4+t淋巴細胞的關系
- EB病毒與T細胞性淋巴瘤的相關性研究及T細胞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對人造血干-祖細胞集落形成的影響.pdf
- 猴腸道組織CD4+T淋巴細胞在SHIV超感染保護中的作用.pdf
- 胸腺間充質(zhì)細胞促進淋巴瘤生長及其機制研究.pdf
- 外周t細胞淋巴瘤
- HIV-AIDS患者舌象分析及其與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關系探討.pdf
- 記憶性CD4+T細胞在環(huán)孢素A作用下介導小鼠異位心臟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研究.pdf
- 化療藥物誘導NK-T細胞淋巴瘤細胞株凋亡的研究.pdf
- 胃癌細胞對CD4+T細胞ThPOK蛋白表達的影響及其與CD4+T細胞亞群分化的關系.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