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2010年鴨坦布蘇病毒首次在中國爆發(fā)以來,持續(xù)有鴨坦布蘇病毒病的相關報道。本文利用病毒分離、RT-PCR技術,在來自浙江、江蘇和安徽等省麻鴨病料中分離到13株鴨坦布蘇病毒,分別命名為ZJ201501、ZJ201502、ZJ201503、ZJ201504、ZJ201505、ZJ201506、ZJ201507、ZJ201508、JS201501、JS201502、AH201501、AH201502和AH201504。利用覆蓋DTMUV全基
2、因組的9對兩兩相互重疊的PCR引物,對13株病毒的全基因組進行分段RT-PCR擴增、測序、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運用MegAlign和Mega7.0軟件,將這些毒株與之前實驗室完成測序的15株分離株及從GenBank中按年份隨機選取的32株鴨坦布蘇病毒序列進行比對,并繪制了ORF核苷酸序列和E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生樹。結果發(fā)現無論是基于ORF核苷酸序列還是E蛋白氨基酸序列繪制的進化樹,2015年分離的毒株位于一個獨立的小分支上
3、,位于進化樹的最上端,與GX2013G、GX2013C、CQW1和SD201120的遺傳距離較近,與早期分離的FX2010遺傳距離較遠;上述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大于96.7%,E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均大于97.6%。表明DTMUV雖然發(fā)生了一定變異,但不同年代分離株的核苷酸和E蛋白的氨基酸仍然具有較高同源性。
為進一步了解鴨坦布蘇病毒致病性的變化,根據進化樹上的位置和病毒分離時間的不同,選取了5株病毒(SH201002、JS201
4、101、HB201214、ZJ201503和ZJ201502),通過鼻腔感染33周齡的產蛋麻鴨,每只接種103.5TCID50病毒。結果發(fā)現感染組大部分鴨子均表現出食欲不振,剖檢發(fā)現最明顯的病理變化是脾臟腫大和卵巢出血。病毒分離結果發(fā)現除SH201002外,其余分離株感染鴨的肺臟中均可分離到病毒,其它臟器中的病毒分離結果也略有不同,表明鴨坦布蘇病毒的組織嗜性可能發(fā)生了改變。JS201101接種鴨在感染后8日和12日各死亡1只,而其它病毒
5、感染鴨均沒有死亡;抗體檢測結果發(fā)現SH201002感染鴨的血清抗體轉陽時間比其余病毒感染鴨晚一些,表明坦布蘇病毒進化過程中抗原性發(fā)生了改變。
為進一步探究鴨坦布蘇病毒對哺乳動物的致病性,將13株鴨坦布蘇病毒分離株分別經鼻腔接種3周齡SPF BALB/c小鼠,每只感染104.0TCID50病毒。小鼠未表現出任何的臨床癥狀,小鼠的體重與PBS對照組比較未有明顯下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鼠的體重增長,但是臟器分離結果發(fā)現在部分分
6、離株感染小鼠的肺臟和鼻腔中可分離到病毒,說明部分分離株已經獲得了在小鼠體內復制的能力。
為了深入闡明影響鴨坦布蘇病毒毒力的分子基礎,以本實驗室致弱的FX2010-180P(180P)和其親本強毒FX2010為研究對象,利用反向遺傳學操作系統(tǒng),相互替換E基因,拯救基因重組病毒r180P-FX2010E和rFX2010-180PE(本實驗室已構建)。將rFX2010、rFX2010-180PE、r180P和r180P-FX2010
7、E經肌肉感染200μL1035TCID509周齡的雌麻鴨,第2天每組中放置3只未感染的SPF健康鴨作為接觸組。結果發(fā)現rFX2010-180PE與親本強毒rFX2010相比,對鴨子表現全身性臟器感染,然而卻喪失了鴨通過接觸傳播的能力(與本實驗室之前所做的結果吻合);而r180P-FX2010E未能獲得強毒的特性,與親本毒r180P一樣,僅能在脾臟中低水平的復制,不能在鴨群中進行水平傳播。
為了進一步確定對鴨子水平傳播有關鍵影響
8、的氨基酸位點,在rFX2010的背景下,將E蛋白結構域Ⅰ、Ⅱ和Ⅲ中的差異氨基酸分別進行定點突變,利用反向遺傳學操作系統(tǒng)分別拯救了3個區(qū)域突變毒株:rFX2010-EDⅠ、rFX2010-EDⅡ和rFX2010-EDⅢ,用相同的實驗方法進行了麻鴨的致病性試驗。發(fā)現rFX2010-EDⅠ和rFX2010-EDⅢ沒有改變強毒的致病性,不僅呈現全身性感染,而且可以通過接觸在鴨之間傳播;而rFX2010-EDⅡ僅能在脾臟中低水平復制,同時喪失了在
9、鴨之間傳播的能力。進一步拯救位于EDⅡ中的2個氨基酸差異的單點突變毒株rFX2010-E/E89G和rFX2010-E/D120N。動物實驗發(fā)現,rFX2010-E/E89G仍保持強毒的特性,可以通過接觸在鴨之間傳播;而rFX2010-E/D120N僅能在脾臟中低水平復制,喪失了在鴨之間傳播的能力,表現出與弱毒疫苗株180P相似的生物學特性。表明E蛋白結構域Ⅱ中的120位氨基酸由D變?yōu)镹是導致坦布蘇病毒毒力減弱的關鍵氨基酸,突變該位點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鴨坦布蘇病毒對小鼠的分子致病機制.pdf
- 鴨坦布蘇病毒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的建立.pdf
- 鴨坦布蘇病毒的分離、鑒定.pdf
- 鴨坦布蘇病毒E蛋白關鍵毒力位點的發(fā)現與鑒定.pdf
- 鴨坦布蘇病毒銅陵株的分離與鑒定.pdf
- 鴨坦布蘇病毒對麻鴨致病性研究.pdf
- 鴨坦布蘇病毒感染對鴨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鴨坦布蘇病毒e蛋白基因的原核表達
- 鴨坦布蘇病毒的分離、致病性及細胞適應研究.pdf
- 鴨坦布蘇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鑒定.pdf
- 鴨坦布蘇病毒的分離與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鴨坦布蘇病毒對不同日齡鴨的致病性研究.pdf
- 表達鴨坦布蘇病毒E蛋白重組腺病毒的構建及對雛鴨的免疫效果研究.pdf
- 鴨坦布蘇病毒對1周齡雛鴨的致病性研究.pdf
- 不同日齡肉鴨對坦布蘇病毒的易感性研究.pdf
- 坦布蘇病毒對櫻桃谷育成鴨的致病性研究.pdf
- 一株鴨坦布蘇病毒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坦布蘇病毒的分離鑒定重組腺病毒介導shRNA抑制坦布蘇病毒在體外復制的研究.pdf
- 鴨坦布蘇病毒激活NF-κB并誘導IFn-β的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1型鴨甲肝病毒和鴨坦布蘇病毒液相芯片抗體檢測方法的建立.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