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索洛維約夫的人道主義思想誕生于19世紀70年代,其精神實質交織、滲透在哲學理念和宗教意識之中;其基本要義兼顧了社會、宗教、哲學各領域中人的生存境遇問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俄國出現(xiàn)了“新精神哲學”的人道主義,它既是對基督教福音人道主義的傳承,又是對啟蒙理性人道主義的反思。在此基礎上,索洛維約夫以完整知識為理論根基,以帶有俄羅斯性格的獨特方式表述了自己有別于傳統(tǒng)人道主義的新人道主義思想。本文以索洛維約夫本人的哲學理念為立腳點,同時結合對其宗教意識的分析,逐步闡釋和發(fā)掘了索洛維約夫“萬物統(tǒng)一”概念指引下人的個性、理想、道德等意識形態(tài)與神啟的關聯(lián)性思想,同時也對個體塑造、生命意義、神人類思想等人道主義的相關思想進行了探討,意在充分展現(xiàn)索洛維約夫獨特的人道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3
大小: 2.3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宗教不僅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而且還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歷史文化現(xiàn)象,對人類歷史和社會文明以及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它并沒有因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日益世俗化而在現(xiàn)代化浪潮中衰微,相反卻以越來越多的信徒和各種新的形式更加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在我國特別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后,宗教的發(fā)展也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xiàn)象,它的背后隱藏著民眾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研究和考察轉型期中國民眾的宗教信仰,不僅關系到理解社會現(xiàn)實、把握社會發(fā)展脈搏,而且關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人格精神架構。當前中國正處于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快速轉型的時期。社會轉型呈現(xiàn)出整體性、多元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社會成員之間貧富差距擴大與社會不公、社會焦慮、人際關系淡漠、價值混亂和社會道德滑坡等現(xiàn)象。這就為宗教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社會轉型帶來的心理陣痛是民眾尋求宗教依歸的內在動因;世俗化導致的工具理性膨脹、個體價值虛無化為民眾皈依宗教提供了信仰空間;道德滑坡、人際關系商品化帶來的“情感沙漠”為民眾信仰宗教提供了土壤,而社會貪污腐敗現(xiàn)象則成為民眾皈依宗教的催化劑。雖然民眾信仰宗教的個體動因大多是基于生病、個人成長、進步、意義缺失等世俗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隱藏在這些世俗動因背后的深刻的社會根源。由此社會轉型對民眾的宗教信仰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其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和趨勢信教人數(shù)增多,信徒內部構成發(fā)生變化,分布呈現(xiàn)“兩極性”特征;在宗教組織形態(tài)上,與西方宗教世俗化由制度宗教向個人宗教轉化相反,正在實現(xiàn)由普化宗教向制度型宗教的轉移。本論文選取了山西省太原市天主教沙溝堂區(qū)和太谷縣兩個區(qū)域社會作為研究樣本,對民眾宗教信仰的契機、宗教皈依的支持因素和信仰參與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轉型期民眾接觸和皈依宗教的過程是一個主動與被動的雙重變奏、非理性與理性的二律背反、功利與超越的雙重交織。由此本文得出結論民眾的宗教信仰與社會變遷之間存在著邏輯關聯(lián)和非邏輯關聯(lián),將民眾的宗教信仰簡單地視為落后和迷信,實際上是對民眾精神世界的極大的誤解和鄙視。因此,我們應當客觀評價民眾的宗教信仰,對其加強引導,積極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5
大小: 2.0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新疆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清代康雍乾時期的宗教政策研究姓名范成忠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宗教學指導教師宋新偉20090615IIABSTRCTPEACEANDPROSPERITYPERIODOFKANGXIANDQIANLONGRULINGSINTHEQINGDYNASTY,WHICHLASTEDFORABOUT130YEARS,ISTHELASTANDLONGESTFEUDALPROSPERITYALSOCHINA’SFEUDALISMATTHATTIMEREACHEDITSPEAKINGTOSTUDYTHEIRRELIGIOUSPOLICIESANDTHEIRREGULARPATTERNSANDCHARACTERISTICSHAS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STARTINGFROMARELIGIOUSAPPROACH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RELIGIONANDPOLITICS,THEPRESENTTHESISSELECTSTHEMICROANDMACROPERSPECTIVES,ANDUSESDIALECTICALMATERIALISMANDHISTORICALMATERIALISM,LITERATUREREVIEW,COMPARATIVEANALYSISTOSTUDYRELIGIOUSPOLICIESANDITSCHARACTERISTICSDURINGTHEPERIODSOFKANGYONGQIANWITHANAIMTOPROVIDEHISTORICALREFERENCEFORFORMULATINGRELEVANTPOLICIESNOWADAYSTHEFIRSTPARTOFTHETHESISSTUDIESPOLICESONBUDDHISMDURINGKANGXIPERIODTHETHREEEMPERORS,KANG,YONG,QIAN,RESPECTEDBUDDHISMONTHEBASISOFNOTENDANGERINGTHERULEOFTHEQINGDYNASTY,ESPECIALLYFORTHEYELLOWSECTINTIBETANBUDDHISM,WHOSERELIGIOUSPOLICIESCORRESPONDEDTOQINGRULERS’POLICYOFIMPLEMENTINGUNITYOF“MANZUANDMONGOLIANETHNICPEOPLE”THESECONDPARTDEALSWITHTHEISLAMPOLICIESDURINGTHEPERIODSOFEMPERORSKANGXI,YONGZHENGANDQIANLONGDURINGTHEEARLYSTAGES,FROMTHEPOINTOFSAFEGUARDINGNATIONALSTABILITY,THEYADOPTEDAPOLICYOFTOLERANCETHATIS,“IMPROVINGTHEIRREGULATIONSWITHOUTCHANGINGTHEIRCUSTOMS”,ANDATTHESAMETIME,THEYIMPOSEDSTRICTCONTROLONITINTERMSOFPOLICYITCHARACTERIZEDWITHMORESPECIFIC,SYSTEMATICFEATURESINTHEMIDDLEANDLATEPARTSOFQIANLONGPERIOD,THEFOCUSOFMANAGINGPOLICIESONISLAMWASCHANGINGFROMTHEPREVIOUSTOLERANCEGRADUALLYTOHARSHMILITARYANDPOLITICALMANAGEMENTINCHAPTERTHREEPOLICESTOWARDSCHRISTIANITYCATHOLICSAREEXPLAINEDACCORDINGTOTHESITUATIONSHOMEANDABROAD,THETHREERULERSADOPTEDCORRESPONDINGPOLICIESACCORDINGLYTHEMAINTRENDISFROMTOLERANCETOWARDSSTRICTERCONTROLTHEISSUEOFETIQUETTEISTHEDIVIDINGPOINTOFTHEIRATTITUDESTOWARDSCHRISTIANITYFROMTHEN,THERULERKANGXICHANGEDHISACCEPTANCEATTITUDEANDPRESENTEDSOMECONTROLPRINCIPLESBASEDONTHIS,YONGZHENGANDQIANLONGSTIPULATEDSTRICTERPOLICIESINPARTFOURPOLICESTOWARDSTAOISMANDSOMEFOLKRELIGIONSAREELABORATEDRESPECTIVELYHEREARETWOPARTSINTRODUCINGANDDISPLAYINGTHEIRINCREASINGLYSTRINGENTCONTROLONTAOISMANDTHEIRCONSISTENTCONTROLONFOLKRELIGIONSGENERALLYSPEAKING,THEYADOPTEDCOLDATTITUDESTOWARDSTAOISM,CURBINGINTHEIRLEADERSANDGUARDINGAGAINSTTHEMASFORFOLKRELIGIONS,THEYREGARDEDTHEMASUNSAFEELEMENTSTHATCOULDTHREATENTHEIRRULINGSSOTHEYSTIPULATEDMANYREGULATIONSWHICHSTRICTLYFORBADETHEIRACTIVITIESBASEDONTHEANALYSISANDSUMMARIESWEGIVEAFURTHERSTUDYANDWEALSOFINDTHATTHETHENRULERS,FROMTHEANGLEOFGOVERNINGTHESTATEANDSERVINGTHEMSELVES,THEYADOPTEDTHEMETHODOF“EACHINHISPROPERPLACEACCORDINGLY”,OREVENDIFFERENTLEVELSOFONECERTAINRELIGIONTREATEDDIFFERENTLYTHEYNOTONLYINHERITEDANDPERFECTEDRELIGIOUSPOLICIESBUTALSOCONTRIBUTEDTODEVELOPMENTANDCREATIONOFTHOSERELIGIOUSPOLICESOFFORMERDYNASTIESONTHEWHOLE,THEYALLPREFERREDLAMAISM,ROPEDINBUDDHISM,ACCEPTEDISLAMISM,CURBEDTAOISM,ANDFORBADFOLKRELIGIONSKEYWORDSKANGXIYONGZHENGQIANLONGRELIGIOUSPOLICY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0
大?。?0.2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guī)劃,以科學發(fā)展為主題,這是科學發(fā)展在中國編制五年規(guī)劃史上首次被明確為“主題”,貫穿其中、統(tǒng)領全篇。而科學發(fā)展是科學發(fā)展觀的內在要求,實現(xiàn)我國經(jīng)濟社會科學發(fā)展,表達了包括廣大信教群眾在內的億萬人民對理想生活和美好社會的愿望和追求,順民心、合民意。宗教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里長期存在的現(xiàn)象,它的狀況如何,影響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科學發(fā)展。處理好科學發(fā)展與宗教之間的關系,發(fā)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積極作用,對我國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言”。介紹本課題研究的依據(jù)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重點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第二部分“科學發(fā)展對宗教的作用”。首先,分析介紹了科學發(fā)展觀與科學發(fā)展,以及科學發(fā)展觀與科學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其次,提出了科學發(fā)展對宗教的決定作用,并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是科學的宗教觀。最后闡述了科學發(fā)展引導宗教必須為自然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為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服務;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第三部分“宗教對科學發(fā)展的影響”。通過對宗教二重性的研究,分析了宗教與科學發(fā)展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分別闡述了宗教對于自然、社會、人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為提出協(xié)調二者的原則做了鋪墊。第四部分“協(xié)調科學發(fā)展與宗教關系的原則”。提出了在科學發(fā)展中,發(fā)揮宗教的作用分別協(xié)調自然、社會、人的發(fā)展的原則。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5
大?。?2.69(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234
大?。?32.8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天人關系問題是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天人感應與天道自然是兩種典型的主張即天與人是否能感應、互動。歷代天文志、五行志都記載了大量的災異或祥瑞來證明上天的譴告、賞罰就是說天人是能互動的。而荀子、王充、劉禹錫等為代表的儒者卻主張自然秩序不會因人事的善惡而發(fā)生變化。這兩派截然相反的觀點卻有同一個共識即肯定上天是作為主宰者、超越者而存在的。在迫切需要理論創(chuàng)新的宋代以張載為代表的儒者們已經(jīng)不能僅僅滿足于承認這個主宰者的存在他們更希望建立起一套天之為天的哲學理論。正是這套盡可能去昧化與去神秘化的理論給了我們“唯物論”的錯覺讓大多數(shù)學者更愿意把理學看做是純自然的哲學但這不是實際情況。張載的哲學便具有這類典型的特征。張載哲學的核心就是天人關系張載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在民風習俗上是鬼神迷信泛濫無當在思想文化上是佛道哲學日臻成熟。為肩負純化世風、勇于造道、復興周禮之責任張載必須開發(fā)出新的天人關系理論以應對現(xiàn)實需要。他的目的是要為世人說清正統(tǒng)禮制中所要祭祀的天地鬼神究竟是怎么樣的以及我們該如何對越它們。因此這種新天人關系其實仍帶有極強的宗教性這正是本文所要突出的重點。所以今天對張載天人關系問題的再研究有助于我們對理學思想的基本特點有所理解更進一步對理學的宗教性有所了解。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95
大?。?7.1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0DC5占0◆題目張壽與耄、義一夕LL兩彤羌欲材慈親教姚研老申請人導師專業(yè)名稱研究方向答辯主席答辯委員季正屯≥囊莉人羨乒大文字多里旋與方聲玄胡鄉(xiāng)仰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聲明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jīng)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李證元日期為FD年廠月碼日學位論文使用授權聲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學校有權保留學位論文并向國家主管部門或其指定機構送交論文的電子版和紙質版。有權將學位論文用于非贏利目的的少量復制并允許論文進入學校圖書館、院系資料室被查閱。有權將學位論文的內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梢圆捎脧陀 ⒖s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學位論文。保密論文保密期滿后適用本聲明。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彥正無導師簽名日期刃/O年廠月日期年月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2-29
頁數(shù): 110
大?。?5.7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對于不斷發(fā)展的人類社會來說,信仰是支撐人類生存和進步的重要動力。長久以來,宗教信仰一直是信仰的重要部分。在西方,科學技術與人文方面的觀念變化的影響其它社會方面的同時也滲入了宗教空間的設計。而我國的宗教建筑從古至今變化甚微。在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等因素影響下,人們的精神生活的發(fā)展比不上物質生活的速度,宗教空間如何在我國現(xiàn)代的條件下實現(xiàn),如何強調信仰對人們的道德及行為的積極約束作用,值得建筑設計者深思。宗教與宗教空間有對應的關系,而與建筑的風格樣式則不存非常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西方教堂的現(xiàn)狀和其歷史的演變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正是我國宗教空間設計的重要參照。通過對我國宗教信仰現(xiàn)狀的調查和現(xiàn)存宗教建筑的實地考察分析,結合國外現(xiàn)代宗教建筑的經(jīng)驗與理論,分析并總結我國佛寺空間的最基本特征,并以目前項目中已有設計作依托作為實踐的初步成果,為我國當前狀況下宗教這一特殊精神活動場所設計的提供新的理論依據(jù)和實踐參考。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6
大小: 2.2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浮生六記是清代墨客沈復的一部水平極高影響巨大的自傳體散文,文壇稱之為“小紅樓夢”,是具有重要文化和歷史價值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原作者以簡潔樸實的筆調追憶了他與妻子陳蕓間相濡以沫、閑云野鶴般的夫妻生活及其對世事滄桑的體悟。此書文辭樸素率真、情深心摯、不拘俗套,在清朝筆記體文學中據(jù)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仡櫼酝鶎Ω∩浀难芯?,從文化或文學等角度出發(fā)的關照居多,且大多局限在語言層面上。本文選用一種新的文化傳播和文化翻譯理論模因論,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探討漢語典籍的英譯問題。根據(jù)模因論,宗教文化的英譯實質上就是中國宗教文化模因跨越時空和文化的差異傳播到英語國家的一種跨文化傳播活動。宗教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及思想意識都具有重大的影響。浮生六記行文間處處折射出“老莊”及“孔孟”的處世哲學。書中所述人物身上也體現(xiàn)著濃厚的宗教思想并深深地反映在他們的倫理道德、世界觀和價值觀上,并內化成一種文化心理和個性。在跨文化的交際過程中,模因論可以更好地詮釋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傳遞現(xiàn)象,更全面真實地向西方讀者展示特定歷史條件下人們的文化心理和思想信仰。本文以模因論為理論基礎,采用定性研究,探討了宗教文化模因的翻譯和傳播過程,并從模因論的角度對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進行了重新定義;通過有效對比分析浮生六記三英譯本的翻譯策略及其產(chǎn)生的文化傳播效果,筆者提出,宗教文化作為反映一個民族特殊文化心理的存在其英譯策略應首推異化法。只有保證文化模因復制的速度、信度和長度,使其在英語文化環(huán)境中成為強勢模因,不斷地進行自我復制、得到最廣泛的傳播,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傳統(tǒng)宗教文化在世界的輸出。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74
大小: 3.6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族群性的建構和維系一個宗教群體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認同姓名哈正利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人類學指導教師王建民20050401選擇和組織中的功能。再者,描述服飾、婚姻策略。宗教禮儀和喪葬等日常生活的實踐,旨在展現(xiàn)其集體認同的表達,以及與其他門宦的區(qū)分。最后,通過對集體性大型宗教儀式的過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儀式中的集體認同。結論中,以西道堂為個案,立足其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社會實踐上,圍繞族群性的構建和維系展開討論。本文認為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延續(xù),主要依托于特定自然和社會空間之下的社會關系。在此背景下,通過和各種社會力量的互動和交流,其群體規(guī)模和集體認同得到延續(xù)和再現(xiàn)??梢哉f,它是社會關系構建的產(chǎn)物,它的歷史,就是其不斷協(xié)調自身和各種社會力量之間的關系,并借此來實現(xiàn)其在宗教理念和社會實踐上合法性的過程。因此,它的建立依托于西北回族社會中的蘇非主義傳統(tǒng),并深受西北社會中門宦傳統(tǒng)的影響。而且,在其建立、發(fā)展和延續(xù)的過程中,族群間排斥對其族群性的維系和表達,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這在其集體認同變遷之中得到體現(xiàn)??傊疚耐ㄟ^西道堂研究,提供了一個多重社會關系形式變遷下的族群性構建的地方性個寨,展示了歷史和現(xiàn)實中影響族群認同的多種可能性。和既往對回族內部認同差異性的研究相比,本文在肯定各種社會關系形式的變遷對族群認同表達造成影響的可能性的同時,并在復雜的地方歷史中,發(fā)掘出人們在族群性構建中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而且,本文的討論使以往尚未被深入研究的西北回族內部的差異性,獲得了可以理解的可能。而這種理解的可能性基于本文提出的一個基本認識,即雖然西北回族社會秉承相近的宗教傳統(tǒng),但由于地方社會歷史背景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地區(qū)回族對宗教教義的理解和實踐的選擇不同,結果造成西北回族穆斯林內部認同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而且,伴隨著族群的邊界的維系和延續(xù),這種差異性滲透到日常生活實踐的不同層面,至今依然對族群成員的行為具有較大的影響。關鍵詞族群性,構建,維系,伊斯蘭教,西道堂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89
大?。?8.8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沖突、和解、融合遠藤周作的文學與宗教姓名史軍導師譚晶華教授專業(yè)名稱日語語言文學論文提交日期2009年5月致謝光陰荏苒,轉眼問三年的時光很快就要過去了?;厥琢魇诺臍q月心中百感交集,一時思緒萬千,不知從何處寫起。對于我來說,能夠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是十分幸運的。在這三年之中,在眾多師長與親友的關心與幫助之下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博士論文完稿之際,回首過去此刻我最想表達的便是感激之情。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導師譚晶華教授。譚老師學識淵博,他那頗具啟發(fā)性的授課方式讓我獲益匪淺。以昭和文學史和現(xiàn)代派文學為中心的授課內容,宏觀整合與微觀分析的授課方法讓我對日本文學有了更深的認識。譚老師還啟發(fā)我撰寫小論文并在課堂上發(fā)表,通過討論我對一些作家與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畢業(yè)論文的撰寫對于每個博士生而言都是漫長而艱辛的,本文從題綱的擬定至初稿的修改均凝聚了譚老師大量的心血。除專業(yè)學習之外,在日常生活上譚老師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譚老師對我而言既是一位嚴格的導師又是一位慈祥的長者,他對我的教誨與關懷我將永生難忘。我還要感謝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曾峻梅老師,曾老師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寬闊的知識面讓我佩服不已。在平時的學習交流中,曾老師的一些觀點給了我諸多啟發(fā)。另外,在博士論文開題的過程中,周平老師和李征老師都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見,我根據(jù)他們的意見修改了論文的結構??梢哉f沒有周老師和李老師的幫助我的論文就無法完成,因此在此表示感謝。同時,我還要感謝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jīng)濟學院的老師們,感謝他們將前赴日本留學的機會給予了我,讓我能夠在日本收集到許多第一手的資料。除此之外眾位老師還在學習與生活中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對此我銘記于心。在進入上外學習之前,我是一名高校教師。在我于上外求學的三年間,母校教研室的老師們?yōu)榱俗屛夷軌蜢o心地鉆研學術替我承擔了所有授課任務。不僅如此,在此期間他們一直給予我鼓勵與支持,經(jīng)常與我交流學術觀點,他們對我的幫助是難以言盡的。最后,我還要感謝我的親人們,我的父母與愛人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我,讓我能夠靜下心來努力鉆研,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績都離不開他們的鼓勵與安慰。還有曾經(jīng)以各種方式幫助過我的人,恕不一一提及,在此一并致謝。雄關漫道真如鐵,我知道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所取得的成績也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將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拼搏,戒焦戒躁,以更大的成績來回報師長以及友人們對我的期待。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82
大?。?10.4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東北財經(jīng)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宗教符號的功能認知旅游者與宗教信徒的不同視角姓名李寧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旅游管理指導教師謝彥君20071201教場所則以修行為主要目的,獲得的是神圣體驗,他們受到佛菩薩所代表的精神的感召而激發(fā)出自身的神圣體驗;與游客和香客相比,他們并不關注通過游覽風景、品味文化所獲得的世俗愉悅體驗。本文的結論是,一般旅游者是那種對異地風景、他者文化感興趣的人,他們前往宗教場所正是出于此種目的,他們通過出游力圖消除日常生活所帶來的枯燥無味,他們游覽宗教圣地,在本質上,與游覽其他旅游地并無二致,只是游覽對象不同罷了。香客屬于跨越世俗世界與神圣世界的“商務旅行者”,他們希望通過與神佛的溝通來達成世俗的愿望,解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頓。而皈依者則是孜孜不倦的“修學旅行者”,他們前往宗教場所,是希望通過修行和學習來明了解脫之法、成佛之道。三類人在認知上存在著差異,進而導致他們在宗教圣地所獲得的體驗也不同,所以,香客和皈依者屬于旅行者,而不是旅游者。關鍵詞游客,香客,皈依者,符號,認知,體驗N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59
大?。?1.9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形成條件及意義姓名黃智勇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科學技術哲學指導教師曹志平20080501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SCIENCEANDRELIGIONISAMATTEROFLONGTERMCONCERN1NTHEACAIDI;RNICSOFHISTORYTHEREAREDIFFERENTUNDERSTANDINGSOFTHERELATIONSHIPINACAD鋤IA跚CHAUSCTHECONFLICTTHEORY’,“THESEPARATIONTHEORY’,AND‘THEDIALOGUETHEORY,HOWEVERTHEYHAVESOMECHARACTERISTICSINCOMMONFROMWHICHWEDOKNOWⅡLATSCI吼CEISRELATEDTELIGIONBASEDONTHEPRINCIPLEOFTHEUNITYOFLOGIC鋤DHISTORY,WEDISCUSSTHECONDITIONSTHATFORMTHERELATIONSHIPOFSCIENCEANDRDIGIONFURTHERMORE,THOSECONDITIONSARESUPPOSEDTOBEPROVEDBYTHECOMBINATIONOFLOGICALANDHISTORICALANALYSISABOVEALL,WEWILLFURTHERONTHESIGNI6C鋤TMEANINGOFTHERELATIONSHIPBETWEENSCIENCEANDRELIGIONHEREISTHECONTEXTCHAPTERONECOMMENTSBRIEFLY011PEOPLE’SUNDERSTANDINGSOFTHERELATIONSHIPB咖EENSCIEILCEANDRELIGION,SUCHASTHEPERSPECTIVESOFCONFLICT,SEPARATIONANDDIALOGUEANDANALYZESTHECOMMONCHARACTERISTICSSHAREDBYTHOSEPERSPECTIVESPEOPLEHAYEONESIDEDANDSIMPLIFIEDUNDERSTANDINGSOFTHERELATIONSHIPBET、L,EENSCIENCEAMDRELIGION;THEWAYSOFTHINKINGCONCERNINGTHEUNDERSTANDINGOFTHERELATIONSLLIPALEOFDUALISM;ACCORDINGTOTHOSEUNDERSTANDINGS,THEREISNORELATIONSHIPOFSUBORDINATIONBETWEENSCIENCEANDRELIGIONCHAPTERTWOANALYZESTHECONDITIONSTHATFORMTHERELATIONSHIPBETWEENSCLALCEANDRELIGIONRISKNOWNTOALLTHATSCIENCEANDRELIGIONARERELATEDCONDITIONSMATCO枷BUTETOTHERELATIONSHIPTHETHESISMAKESLOGICALANDHISTORICALANALYSISONTHECONDITIONSLOGICALCONDITIONSAREASFOLLOWSBOTHSCIENCEANDRELIGIONAREINDEPENDENTCULTURALSYSTEMS;SCIENCEANDRELIGIONHAVECONLMONOBJECTS;SCLALCEANDRCLI西ONAREDIFFERENTWAYSOFTHINKINGANDCOGNITIVEMETHODSINEXPLAININGAND翻ASPINGTHEWORLDHISTORICALCONDITIONSINVOLVETHEFOLLOWINGRELIGIONISTHERULINGID。OLOGY;RELIGIONDEMONSTRATESTHEOLOGYBYADOPTINGNATURALKNOWLEDGE;SCAELLCEISINDEPENDENTSOCIALORGANIZATIONALSYSTEMANDCULTURALPHENOMENON;NEWSCIENTIFICMEORI器躺CONTRADICTORYTONATURALKNOWLEDGETHATSERVES弱THEDEMONSTRATIONOFRCLI西0USTHEOLOGY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INTEGRATINGLOGICWITHHISTORYLOGICALANALYSISANDHISTORICALANALYSISONTHEFORMINGOFRELATIONSHIPBETWEENSCIENCEANDRELIGIONAREACTUALLYINCONSISTENCEWITHEACHOTHERⅡ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41
大小: 1.95(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33
大小: 26.0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指導教師韭曉撻副數(shù)握論文作者瞳海驗2011年5月RESEARCHFIELD墜曼£叢Q墨鯉蟻Q£&通QNSUDERVISORPRO佗SSORZHANGXIA01MSUPERYLSORRROTESSOR乞NANG天LAOLMCANDIDATES墜IH塹也GMAY2011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4
大?。?2.15(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