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行為對IPO定價效率影響的解析——基于歷史和比較的角度.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的IPO定價機制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革。2005年,證監(jiān)會將IPO固定價格機制(固定市盈率)改為累計投標詢價制。2009年證監(jiān)會又對詢價制度進行了一次較大幅度的補充和完善。盡管我國IPO定價機制始終朝著美好愿景的方向發(fā)展,但是新股一級市場的發(fā)行價格仍然與二級市場的上市首日交易價格有較大差距,差距越大意味著新股的定價效率越低。
  許多外國學者對于IPO定價效率都提出了不同的假說,其中以IPO抑價理論為主,比較常見的理論假說有信息不

2、對稱理論和行為金融學理論等。但是,這些理論大部分是以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為背景,對于像我國這樣的新興資本市場是否適用仍然需要進一步探討。我國也有許多學者借鑒西方理論來對本國IPO定價效率進行了相關研究。
  在對IPO定價領域國內外相關文獻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本文首先對IPO定價理論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然后簡要分析了可能影響IPO定價效率的諸多因素,考慮到詢價制度是自2005年起才開始實施,且在2009年又進行了一次較大的改革,因此本

3、文將機構投資者詢價行為分為兩個階段來研究,一是2006-2008年,二是2009-2012年,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和個人分析提出了本文的一些假設:2009年詢價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IPO定價效率;以公募基金公司為代表的A類投資者在新股申購過程中報價更為理性,有助于定價效率的提高;申購成功的投資者數(shù)量越多,新股上市后流動性越大,因此獲得“高抑價”的可能性越大。實證分析部分首先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刻畫IPO上市首日漲跌幅的分布特征,接著用假設檢驗和多元

4、線性回歸模型來研究用來表示機構投資者行為的量價因素與IPO定價效率的關系。最后通過對實證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并給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本文的實證結果表明:1、2009年詢價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IPO定價效率;2、申購成功的投資者數(shù)量越多,IPO定價效率越低,其中2006-2008年公募基金和保險公司獲配股數(shù)占比越高,IPO定價效率越高,但2009-2012年沒有明顯顯示出這條規(guī)律,主要與當時整體市場情緒低迷有關;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